韓非(約前280-前233),戰(zhàn)國后期韓國的諸(庶)公子。韓國弱小,處于秦、魏、楚等大國的包圍之中。當時,秦國統(tǒng)一天下的形勢越來越明朗,韓國首當其沖,面對秦國兵鋒的直接威脅,外部壓力極大。國內,君主暗弱,重人專權,政出多門,法治不章。鑒于形勢嚴峻,韓非多次上書韓王,建議改革,卻未引起重視。韓非為人口吃,不善道說,但長于寫作,他的許多文章在各國間流傳。秦王政讀到《孤憤》《五蠹》,深為感動,不禁嘆曰:“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游,死不恨矣!”公元前234.年,秦國出兵攻韓,形勢危急,韓王派韓非出使秦國,謀求一線生機。韓非企圖利用秦王政的好感,施展策術,保存韓國,不料,被在秦國當政的老同學李斯看出了破綻,再加上他貿然發(fā)表意見,批評秦的國策,觸怒了當地政要,被囚禁起來。第二年,李斯送來毒藥,韓非在獄中自殺身亡。漢初,司馬遷著《史記》,在《韓非傳》中曾提到“《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十余萬言”,所說篇章俱見今本,全書分量也相仿佛。他還全文轉錄了《說難》一篇,與今本內容基本一致。末了,司馬遷寫道:韓非著書“傳于后世,學者多有”,“余獨悲韓子為《說難》而不能自脫耳”!表達了深深的遺憾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