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學派的客體關系理論:費爾貝恩、巴林特研究(中國精神分析研究叢書)》關于巴林特部分的內容是在我的碩士論文《邁克爾·巴林特的客體關系理論與實踐研究》的基礎上擴充而成的。時光匆匆,不覺碩士畢業(yè)已有兩年。這兩年的生活和工作經歷讓我深刻體會到了人生的酸痛苦辣,讓我懂得了珍惜所擁有的現在,也讓我更加懷念曾經的美好。剛人師門時,郭老師對我們寄予了很大的期望。那種殷切的關懷至今仍讓我感動與難以忘懷,也讓我仍感到愧對于師恩。為了讓我們能夠系統地了解精神分析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觀點,郭老師不辭辛勞,在每周六都要組織一次師門研討會,共同學習和探討由賈曉明等人翻譯的那本MichaelSt.C1air撰寫的《現代精神分析“圣經”》及其英文版。當時的學習氛圍很濃烈,每次的研討會不僅為大家提供了一次思想上的交流和探討機會,彼此獲益頗多,而且這種心靈的交流也增進了師門同學的感情,以至于現在想來仍讓人倍感溫暖。當時,我已確定了論文選題,由于是第一次接觸客體關系學派,加上國內外對巴林特的研究少之又少,讓我很迷茫,而這段時間的學習正好為我開啟了進入精神分析領域的大門。郭老師還個人出資幫助我們從國內外購買和復印大家所需要的研究資料。然而,由于才疏學淺,我在論文的資料收集和寫作期間,遇到了不少困難。為此,我焦慮迷茫、失落無助,嚴重的挫敗感讓我?guī)缀鯁适Я藢懽鞯男判?。幸好,郭老師的悉心指導、多次鼓勵和反復督促,讓我漸漸看到了希望,走出了痛苦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