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育各級教育反思大學教學:有效運用學習技術的對話模式

反思大學教學:有效運用學習技術的對話模式

反思大學教學:有效運用學習技術的對話模式

定 價:¥36.00

作 者: (英)勞里勞得 著,童康 譯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教育理論

ISBN: 9787561783870 出版時間: 2011-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4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反思大學教學:有效運用學習技術的對話模式》從一個假設開始,即大學教師必須對他們的學生學什么、如何學承擔主要責任。在如何學方面,學生只有有限的選擇:他們能夠上課或者不上課;他們能夠努力或者不努力;他們能夠探求真理還是爭取高分。但是教師創(chuàng)造了可供選擇的機會。在我的講課中,學生只能選擇努力集中注意力,不能選擇理解。為學生可能產(chǎn)生的理解創(chuàng)造條件是教師的責任,學生則有責任充分利用這個條件。學生控制不了獲得知識的機會。大學運轉(zhuǎn)著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院系、課程、教學方法、輔助設施、課程表、評價等等。所有這些決定了學生學習的可能方式。是的,圖書館和網(wǎng)絡可以使他們獲得各種資源。但是大學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時間提出高強度要求,從而導致閱讀和瀏覽網(wǎng)絡是無力承擔的奢侈品。我們作為教師的責任是與我們施加給學習者的控制強度相稱的。

作者簡介

  黛安娜·勞里勞德,英國的黛安娜教授,現(xiàn)任倫敦知識實驗室數(shù)字學習技術研究領域負責人,供職于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是國際知名的大學教學和教育技術研究專家。她的主要研究領域是高等教育中的網(wǎng)絡學習,關注大學教學方法和學習技術設計的理論基礎和模式問題。黛安娜教授曾在英國政府的教育與技能部,擔任三屆網(wǎng)絡學習政策部門的負責人。從1995年至2002年,她擔任了兩屆英國開放大學的副校長職務。她還擔任了英國政府高等教育“迪林委員會”的委員和哈佛大學視學委員會的委員。由于出色工作,她獲得了英國阿伯泰大學、布萊頓大學和荷蘭開放大學等多所大學的榮譽學位。譯者簡介:童康,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專任教師。教育學博士。研究領域:高等教育評估、大學有效教學和學習技術、DEA模型等;主授課程:研究生課程《高等教育評估》。在《高等教育研究》、《大學研究與評價》等雜志公開發(fā)表論文十余篇。曾獲:華東師范大學研究生科研基金、華東師范大學優(yōu)秀博士培養(yǎng)基金,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培養(yǎng)基金?,F(xiàn)獨立承擔“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青年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課題1項。參與教育部和上海市高等教育課題2項。

圖書目錄

致謝
第二版序言
導言
第一部分  學生需要從學習技術中得到什么
第一章  教學是促進學習的中介
  引言
  學術性學習?特性
  關于學術性學習就是傳授知識的觀點的評論
  關于學術性學習就是情境認知的觀點的評論
  學術性學習是學習者體驗世界的一種方式
  小結
第二章  學生對學習活動的影響
  引言
  關于學生特點的問卷調(diào)查研究
  關于學生群體的探索性研究
  大學生發(fā)展變化的縱向跟蹤研究
  小結
第三章  學習過程的復雜性
  引言
  揭示學習過程的真相
  領會結構
  闡釋表征形式
  運用于(描述中的)現(xiàn)實世界
  使用反饋
  對目標——行為——反饋進行反思
  小結
第四章  教學策略的生成
  引言
  教學設計
  建構主義心理學
  現(xiàn)象圖式學
  生成教學策略的原則性方法
  降雨過程的教學
  蘇格拉底式教學的荒誕(myth)之處
  小結
  教學策略
第二部分  對學與教的媒介的分析
  分析的框架
  引言
  媒介類別與教學法分類
  教學媒介的分類
  教學媒介的分析框架
  教學媒介的形式
第五章  敘事性媒介
  引言
  講座
  印刷品
  視聽媒介
  電視
  錄像
  數(shù)字化多功能光盤(DVD)
  小結
第六章  互動性媒介
  引言
  超媒介
  話語迭代
  互動性迭代
  改進型超媒介
  網(wǎng)絡資源
  互動電視
  小結
第七章  適應性媒介
  引言
  模擬
  虛擬環(huán)境
  輔導程序
  輔導性模擬
  富有教育意義的游戲
  小結
第八?  交際性媒介
  引言
  以計算機為中介的會議
  數(shù)字化文檔討論環(huán)境(DE)
  音頻會議
  視頻會議
  學生合作
  小結
第九章  生產(chǎn)性媒介
  引言
  微型世界
  合作性的微型世界
  建模
  小結
第二部分小結
  各類媒介之間的比較
  各類媒介之間的平衡
第三部分  設計方法論
第十章  設計教學材料
  引言
  界定學習目標
  識別學生的需求
  來自經(jīng)驗的證據(jù)
  來自學生的證據(jù)
  來自研究文獻的證據(jù)
  組合各種信息源
  平衡處理各種學習目標
  設計特定的學習活動
  設計控制點
  試驗性測試
  比較開發(fā)成本
  學習設計過程的小結
第十一章  建立學習情境
  引言
  學生的準備
  小結
  各種媒介的整合
  小結
  認識論的價值取向
  小結
  評估
  小結
  管理統(tǒng)籌
  小結
  虛擬化學習環(huán)境
  小結
第十二章  設計有效的組織架構
  引言
  大學成為學習型組織的條件
  建立恰當?shù)慕M織架構
  擴展知識
  評估
  實施
  驗證
  小結
  促進高等教育革新的國家層面的架構
  結論
附錄一  柏拉圖《美諾篇》選錄
附錄二  網(wǎng)絡檢索系統(tǒng)中的學科教學雜志
附錄三  有效的組織架構活動的總結
術語表
中外人名對照表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