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的話
專題一 文化記憶:西方與中國
集體記憶與文化身份
邁向文化創(chuàng)傷理論
逝去的時間:論晚期現(xiàn)代文化中的記憶與遺忘
倫理,宗教和記憶
普里莫·萊維《如果這是一個人》中的大屠殺記憶
大屠殺的私人化:記憶、編史與政治
孤獨的寫作和“文革記憶”敘述:從行村哲的《孤獨的咒語》談起
記憶·成長·鄉(xiāng)土:《赤腳醫(yī)生萬泉和》的另類書寫
對“文革”的“選擇性記憶”——以“嚎歌”為例
文化記憶的建構——以“文革”為例
“文革”小說:集體記憶與集體書寫的反思
文化記憶體制化的儀式生產: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1964)
身體狂想與想象性記憶的建構——以蕭峰為個案
記憶“斷裂”的社會學分析
統(tǒng)一的夢與相會的廣場:“電影里沒什么不可能實現(xiàn)的”——韓國影視劇中的文化記憶
專題二 華語電影研究
主持人的話
電影的消失或更新——當代臺灣電影中不斷變幻的臺北表征
全球影視文化中建構知青的視覺政治:解讀知青電影《秀秀》和《小裁縫》
王小帥在《二弟》中對移民與全球化問題的探討
全球化、臺灣人特性與電影類型
數(shù)字化“城市交響曲”,捕捉時間的陰影:《三元里》中的蒙太奇與時空構造
其他論文
民主參與、能動性和生活的技術形式——文化研究、數(shù)位媒介和民主進程
敞明與遮蔽——論麥克盧漢對英尼斯媒介理論的闡釋及傳播
訪談
關于理論與問題的探討——與勞倫斯·格羅斯伯格教授的對話
《文化研究》稿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