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民國史談:彈指興衰多少事(套裝上下冊)

民國史談:彈指興衰多少事(套裝上下冊)

民國史談:彈指興衰多少事(套裝上下冊)

定 價:¥68.00

作 者: 楊天石 主編
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近代史

ISBN: 9787503539435 出版時間: 2008-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全2冊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民國史談:彈指興衰多少事(套裝上下冊)》對民國時期著名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作了介紹。彈指興衰多少事。從孫中山1912年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到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南京,時間不過三十七年,但是,中國大地上發(fā)生的變化卻是亙古未有的,其中有許多人物值得追念,有許多事件值得記述,有許多經(jīng)驗值得總結(jié)。

作者簡介

暫缺《民國史談:彈指興衰多少事(套裝上下冊)》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 孫中山片斷
香港當局驅(qū)逐孫中山一案的記載 劉蜀永
清政府乞求日本驅(qū)逐孫中山 楊天石
孫中山與上海中華銀行 周興梁
民國創(chuàng)立后孫中山的民族主義 何銘
從孫中山等人的一通佚函看“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 陳正卿
孫中山論政黨政治和革命黨執(zhí)政 朱宗震
民國四年孫中山的國慶祝詞 肖樸
孫黃重新合作的代價 朱宗震
孫中山與五四運動 陳漱渝
孫中山創(chuàng)建廣東空軍的一段史實 陳正卿
蔡元培請孫中山下野的一段史事 張學繼
馮玉祥請孫中山北上前后 丘權政
李烈鈞1924年出訪日本 周興梁
孫中山對沙面工人罷工的支持 周興梁
孫中山北上途中的幾次重要談話 周興梁
聞一多與“南海之神” 聞黎明 侯菊坤
二 蔣介石蹤跡
汪蔣合作及分離始末 張學繼
蔣介石假令槍斃孫元良 楊天石
北伐中蔣介石負傷身死的風傳 楊天石
1927年汪蔣上海會談辨析 楊天石
蔣介石逼勒中國銀行 楊天石
蔣介石要求開除葉劍英 楊天石
馮玉祥調(diào)停與蔣介石第一次下野 張學繼
唐生智“東征”與蔣介石第一次下野 張學繼
桂系逼宮與蔣介石第一次下野 張學繼
蔣介石1927年的日本之行 張學繼
蔣介石再逼中國銀行 楊天石
蔣介石北伐京津的密謀 習五一
蔣馮閻李四巨頭祭告中山之陵 張學繼
廬山談話會與蔣介石的廬山談話 郭雄
蔣介石的呆笨軍事指揮 朱宗震
蔣介石對越級指揮的辯解 談斌
蔣介石為官僚資本辯 護朱宗震
三 民國創(chuàng)建
從“排滿革命”到“聯(lián)滿革命” 楊天石
番花同盟分會與廣州新軍及“三·二九”之役 康樂
何天炯談“三·二九”起義 楊天石
一九一一年廣州人民率先悼祭黃花崗烈士 周興梁
民國初年的自由黨 陳長河
黃興與中華民族大同會 陳長河
王芝祥出任直隸都督之爭 肖樸
民初廣東軍政府的禁煙禁賭斗爭 周興梁
民初廣東革命家解放婦女的種種努力 周興梁
廣東軍政府關心民眾疾苦二三事 鄭榕
鄧鏗嚴禁販賣人口 陳長河
松江佃戶會與新式農(nóng)民運動的萌芽 肖樸
陳布雷與宋教仁 陳長河
陳布雷筆下的“二次革命” 陳長河
張振武與宋教仁之死 何銘
“宋案”偵破的經(jīng)過及意義 周興梁
李烈鈞遲疑失軍機 何銘
“二次革命”中寧滬軍事協(xié)調(diào)問題 談斌
鄧鏗與一九一三年廣東反袁獨立 陳長河
辛亥革命后的客籍軍隊 朱宗震
評黃興的“緩進論” 朱宗震
民初梁啟超的“新權威主義”——對袁世凱實施開明專制的期望 朱宗震
陳其美之死 朱宗震
辛亥·癸丑·丙辰三次革命戰(zhàn)爭的總結(jié) 朱宗震
四 北洋人物
陸徵祥演說失敗與組閣危機 朱宗震
袁世凱政府指望的中日“互助” 楊天石
袁世凱偽造的孫中山“賣國協(xié)約” 楊天石
蔡乃煌禁煙賣煙 朱宗震
盧永祥與浙江聯(lián)省自治 汪朝光
段祺瑞對日《秘密意見書》 楊天石
郭松齡聯(lián)合馮玉祥倒戈反奉 丘權政
天津蔡園會議與孫傳芳的“足疾” 習五一
孫傳芳爭廢中比條約 習五一
孫傳芳為何向奉系乞降 習五一
張作霖與吳佩孚的“電報戰(zhàn)” 習五一
張學良率軍三渡黃河 習五一
張學良親挽敵將 習五一
張作霖的“四民主義” 習五一
張作霖自稱“中山老友” 習五一
張宗昌的四維主義 習五一
張作霖的對日“蘑菇”術 習五一
皇姑屯謀殺張作霖案的幕后 習五一
軍警索餉與杜錫內(nèi)閣的垮臺 習五一
洪述祖臨終遺言 朱宗震
潘復的“節(jié)流”新政 習五一
五 北伐前后
陳炯明與援閩粵軍 鄭屹
廣州“女界出征軍人慰勞會” 興梁
滇軍第四師的嘩變與投敵 周興梁
熊克武的被拘與釋放 周興梁
“三·一八”慘案與國民軍 丘權政
北伐時期的遷都之爭與宋子文 楊天石
1927年南京事件之謎 牛大勇
王天培死因之謎 張學繼
張學良和平易手京都與鮑毓麟旅繳械風波 習五一
天津易幟的曲折波瀾 習五一
六 南京國民政府初期
寧漢合流的“特委會”成立內(nèi)幕 張學繼
吳稚暉與汪精衛(wèi)的一場筆戰(zhàn) 張學繼
南京“一一·二二”慘案風波 張學繼
1928年的建都之爭 張學繼
鄧演達被捕實情 陳漱渝
史良竭力營救鄧中夏 周天度
西安事變和“七君子”案的一則史料 周天度
七 國共關系
廖仲愷在國民黨改組中的卓越貢獻 康樂
也談國民黨“一大”代表人數(shù)問題 周興梁
毛澤東對國民黨建設的四項提案 楊天石
廣州的“二·七”大罷工周年紀念 周興梁
“三·一八”慘案中殉難的國民黨員 王善中
毛澤東與國民黨中央各省區(qū)聯(lián)席會議 楊天石
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的歷史功績 史知
“分共”會議上的于右任與彭澤民 楊天石
馮玉祥為何一度“清共” 丘權政
白崇禧指責“第二期清黨” 楊天石
陳濟棠“外打內(nèi)通”,給中央紅軍借路 周興梁
董健吾、張子華與第二次國共合作 汪朝光
1936年的國共上海——南京談判 汪朝光
蔣百里與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張學繼
國共合作的平型關之戰(zhàn) 朱宗震
黃河歸故道之爭 汪朝光
1946年初四平街攻防戰(zhàn)的政治意義 朱宗震
淮海之戰(zhàn)黃維陷圍時的形勢和指揮問題 朱宗震
一次鮮為人知的營救張學良行動 陳正卿
八 抗日救亡
宋教仁筆伐日本軍國主義 習五一
1927年東北反日愛國民眾運動 習五一
“九·一八”事變后的王造時 周天度
“一·二八”抗戰(zhàn)中的宋慶齡 唐寶林
丁文江關于停止剿共準備抗日的主張 朱宗震
1932年的國難會議 張學繼
鄒韜奮和《大眾生活》 周天度
章乃器在抗日救亡運動中 周天度
鐵骨錚錚的李公樸 周天度
中華民族革命同盟始末 郭雄
“七君子”的被捕與釋放 周天度
抗戰(zhàn)以前的中國空軍 汪朝光
“七七”事變?yōu)槭裁窗l(fā)生在盧溝橋 郭雄
“八·一三”淞滬抗戰(zhàn)的戰(zhàn)略地位 朱宗震
1937年的國防參議會 周天度
日本為何對華采取戰(zhàn)而不宣方針 郭雄
近衛(wèi)文的“最后通牒”——“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聲明 郭雄
國民黨臨時代表大會與《抗戰(zhàn)建國綱領》 郭雄
關于臺兒莊之戰(zhàn)的評價 朱宗震
抗戰(zhàn)中國民黨軍的側(cè)擊戰(zhàn)術 談斌
抗戰(zhàn)教育史上的一次壯舉 侯菊坤 聞黎明
馮玉祥與三戶圖書印刷社 丘權政
日本的對華侵略總機關-興亞院 郭雄
抗戰(zhàn)時期的中央設計局 汪朝光
抗戰(zhàn)期間軍隊的經(jīng)商風 朱宗震
中國抗戰(zhàn)與外國軍火 汪朝光
“美械化”部隊的由來 汪朝光
青年軍始末 汪朝光
接收臺灣前后 汪朝光
抗戰(zhàn)勝利后的資源委員會 李軼
九 經(jīng)濟、文化與社會
廣州慈善機關與七十二烈士的營 葬興梁
李烈鈞治贛的金融政策 肖樸
盛宣懷復產(chǎn)的討價還價 何銘
程德全靠夫人治家殖產(chǎn) 肖樸
民國初年的印花稅 肖樸
民國三年內(nèi)國公債的發(fā)行 朱宗震
1915年的儲金救國運動 尹俊春
上海中國銀行對中交停兌令的抵制 肖樸
袁政府金融混亂洋教士旅途受窘 肖樸
廖仲愷的富國裕民經(jīng)濟建設思想 周興梁
何香凝倡導中國婦女紀念“三八”節(jié) 康樂
“五四”后所謂北大南遷問題 耿云志
補選中央研究院院長引起的風波 耿云志
“中電”與“中制” 李軼
《掃蕩報》的興衰起落 汪朝光
國民黨在土改問題上的對策 朱宗震
馬寅初有關官僚資本的論述 朱宗震
民國史上的征兵制 李軼
十 外交風云
民初廣東軍政府的外交活動 史知
顧維鈞爭國權舌戰(zhàn)牧野伸顯 牛大勇
美國在關余問題上的態(tài)度 陶文釗
裴克斯使華與中蘇交涉 汪朝光
華盛頓會議上的中國問題 汪朝光
1919-1929年間列強對華軍火禁運 汪朝光
1924年廣州學界收回教育權的反帝愛國斗爭 周興梁
為中國革命捐軀的蘇聯(lián)英烈——巴甫洛夫?qū)④姟≈芘d梁
英國是怎樣策劃武力壓制省港大罷工的 牛大勇
英艦強泊西堤與省港大罷工之收束 牛大勇
陳友仁與藍普森的漢口會談 牛大勇
顧維鈞與廢止中比不平等條約 習五一
顧維鈞內(nèi)閣征收海關附加稅 習五一
日本第一次出兵山東 習五一
英國棄守漢潯租界的原因 牛大勇
民眾自發(fā)沖占漢潯英租界始末 牛大勇
顧維鈞罷免英籍總稅務司安格聯(lián) 習五一
日本東方會議與對奉強硬交涉 習五一
汪精衛(wèi)叛逃河內(nèi)遇刺 郭雄
1946年底-國民黨情報對香港前景的預測 朱宗震
司徒雷登謀求與中共對話 牛大勇
陳銘樞為美國與中共對話奔走 牛大勇
當年美國分離臺灣的密謀 汪朝光
十一 文人逸事
宋耀如與商務印書館 陳漱渝
鄒容自貶《革命軍》 楊天石
反對取締規(guī)則與楊度避難 楊天石
中國最早的無政府主義者張繼 楊天石
劉師培舉報章太炎 楊天石
劉師培舉報章太炎引起的風波 楊天石
劉師培舉報章太炎引起的風波的余波 楊天石
章太炎與民元建都之爭 張學繼
陳范與《紅樓夢》研究 楊天石
蔡元培以政見為重堅辭教育總長職 肖樸
勞乃宣與《共和正解》 何銘
戴季陶的文字獄 朱宗震
蔡元培和陳獨秀的深厚友誼 周天度
五四運動中的羅家倫 周天度
羅家倫縱論世界新潮 習五一
羅家倫與新文學運動 習五一
羅家倫致張繼先生的第一封信 習五一
《威權》與陳獨秀被捕案-胡適勝談之一 陳漱渝
兩位前驅(qū)者之間——胡適脞談之二 陳漱渝
李大釗的才、識、德-“五四”風云人物譜之一 陳漱渝
“很打了幾次大仗”的劉半農(nóng)-“五四”風云人物譜之二 陳漱渝
勇于立言的錢玄同+AT11-“五四”風云人物譜之三 陳漱渝
魯迅為何與顧+AT25頡剛勢不兩立 陳漱渝
“愚公移山”-一個“五四”青年的人生觀 何銘
楊蔭榆是怎樣的人 陳漱渝
溥儀出宮、胡適抗議及其論辯 楊天石
《情書一束》與《情書一捆》-魯迅與章衣+AT9萍 陳漱渝
《現(xiàn)代評論》停刊后的陳西瀅 陳漱渝
傅斯年其人其事 陳漱渝
傅斯年與國民黨 肖樸
徐志摩空難事件 陳漱渝
徐志摩死因補敘 陳漱渝
馬君武與張學良的一樁公案 張學繼
張聞天·魯迅·胡秋原-左聯(lián)時期圍繞“文藝自由”問題的一場論辯 陳漱渝
胡適與《獨立評論》周刊 肖樸
巧妙的諷諫-讀蔡元培佚稿《追懷不嗜殺人的總理》 陳漱渝
沙千里和蟻社 周天度
沈鈞儒與三十年代冤獄賠償運動 周天度
斯諾是如何進入紅色區(qū)域的? 陳漱渝
陳西瀅與現(xiàn)代評論派 陳漱渝
漫議林語堂 陳漱渝
章士釗面面觀 陳漱渝
我也來談梁實秋 陳漱渝
胡適的情感世界 陳漱渝
八十年前關于愛情的大討論 陳漱渝
宋慶齡和魯迅為什么譴責“福建事變” 陳漱渝
陳儀的疏通與郭沫若回國 陳正卿
馮玉祥、徐樹錚公案的最后一場風波 陳正卿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