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美學,是人類張揚人文品格、提升人生境界、塑造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徑。為了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我們組織部分高校從事美學理論研究和教學的學者和教師,按照新形勢下對青年學生素質提出的基本要求,編寫了這本《美學教程》。 全書在內容上闡述了美學的基本理論,特別注重美學理論與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lián)系。本書既可以作為高校美學教材,又可以作為課外讀物。其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xiàn)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提高他們自身的審美素養(yǎng)和文化品位,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為大學生逐步樹立科學的審美觀奠定基礎。 培養(yǎng)人、提高人的素質,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美學學科的最終意義就在于使人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凈化,品格得到完善,從而使身心得到和諧發(fā)展,精神境界得到升華。以期達到以美引善,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啟真,增強學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這正是全書在編寫過程中所努力探尋的。 本書由柳建營、王志清、陳同基擔任主編,由修俊雅擔任主審。參加本書編寫的有(以姓氏筆畫為序):王志清、陳同基、柳建營、修俊雅。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閱和借鑒了大量美學理論及美育方面的論文與資料,在此,向這些成果的作者表示感謝!大學美學是普通高校近年來新開設的課程,還有待逐步走向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和完善化。因此,教材的編寫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完善的實踐過程。我們期盼著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對本書提出批評和建議,使之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和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