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卡根(Robert Kagan),美國歷史學家、外交政策批評家,現(xiàn)任布魯金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2010年9月至今)、美國喬治敦大學歷史學副教授。曾擔任卡內(nèi)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助理長達13年。多次被《外交政策》雜志評為“全球頂級百位思想家”??ǜ颉段kU的國家》于2007年入圍萊昂內(nèi)爾·吉爾伯圖書獎(Lionel Gelber Prize),2008年獲得約瑟夫·雷普戈德圖書獎(Joseph Lepgold Prize)。1958年9月26日生于希臘雅典。耶魯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獲得哈佛大學約翰·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公共政策碩士,美國大學華盛頓特區(qū)分校美國史博士。著有《歷史的回歸與夢想的終結》(The Return of History and the End of Dreams,Knopf,2008)和暢銷歐美并被紐約時報評為暢銷書的《天堂與實力》(Of Paradise and Power,Knopf,2003)等。袁勝育,男,法學博士,上海政法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比較政治學、國際政治理論、大國關系(美俄關系)、當代全球問題。著有《轉(zhuǎn)型中的俄美關系:國內(nèi)政治與對外政策的關聯(lián)性研究》、《和平發(fā)展道路》等,發(fā)表論文、時評百余篇。葛騰飛,男,法學博士,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戰(zhàn)略系副教授,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冷戰(zhàn)史研究中心博士后,中華美國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國際戰(zhàn)略、美國外交。著有《美國政治發(fā)展與對外政策》、《美國新軍國主義》(譯著)等,發(fā)表論文和時評百余篇。郭學堂,男,法學博士,上海政法學院國際事務與公共管理系副教授,上海國際關系學會理事、上海美國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大國關系、中國國際戰(zhàn)略研究、能源地緣政治研究等。著有《中國威脅誰?解讀中國威脅論》、《國際關系學:理論與實踐》(主編)、《五十年傷痕——美國的冷戰(zhàn)歷史觀與世界》(譯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