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史何為?一種研究省思
整體性強調與“以文化解釋文化”之策略
文化史研究的三個層面及其深度追求
“文化史事件”及其他
二、文化史研究的再出發(fā)
觀念的“社會”化把握與“概念史”實踐
知識的反思性考掘與信仰的本真性揭示
“人文”化的學術追尋與多學科的問題對話
三、“話語”分析與中國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話語”、“話語分析”的由來與內涵
引入中國近代史研究:“話語”分析的積極面向
困惑與批評:概念“自明”性問題和“‘想象’本質主義”
四、“概念史”和“一般思想史”短論二題
(一) “概念史”視野與五四研究
(二) “選擇”的意義:學者潘光旦的思想史地位漫說
五、清朝滿人的“中國認同”
——對美國“新清史”的一種回應
問題意識的由來與滿人“中國認同”之確認
認同與再造:內涵及特征分析
清末滿人的現代民族自覺與“中國認同”之演進
變與不變的“中國性”:多重認同的統(tǒng)一
六、乾隆朝《口英咭唎國譯語》的編撰與“西洋館”問題
《口英咭唎國譯語》的編撰緣起與時間略考
編撰者、有關內容及其“廣東英語”之特征
乾隆的語言興趣、中西交往和“西洋館”問題辨析
七、集中國古代園林文化之大成
——鼎盛時期圓明園的文化特征及其成因
小引
中西園林文化和造園藝術交融的“博覽會”
園林建筑藝術透視:一種集大成的典型
萃珍無數的特殊“博物院”和“圖書館”
皇家文娛中心及其園林文化成因略說
八、晚清壽陽祁氏之文化
從考古到經世:開邊疆史地學研究之新風
祁氏詩歌與晚清“宋詩”旨趣
發(fā)揚“帖學”的藝術:祁氏書法遺產及其他
九、清末民初現代“文明”“文化”概念的形成及其運用
中西“文明”、“文化”概念的早期接觸與對應
甲午戰(zhàn)后現代“文明”概念的流行與維新、革命之關系
狹義“文化”概念的形成與五四新文化運動
結語
十、大義與私意:羅家倫“上書”趕辜鴻銘“下課”
——一件新發(fā)現的北京大學檔案之解讀
羅家倫“上書”北大校方的正文及其背景
激于“大義”與“私憤”的雙重沖動
“上書”的正式遞交與校方的最初反應
兩個老師之間的“競爭”:胡適因素蠡測
辜鴻銘在北大的英文教學效果之他證
晚年羅家倫對辜鴻銘之“論定”
十一、畸變的歷史:近代中國“黃色”詞義變異考析
傳統(tǒng)語境下“黃色”一詞內涵的基本傾向及近代延展
“黃色新聞”與“黃色工會”:西方貶義的黃色概念傳入中國考
“黃色”一詞淫穢含義的生成、擴散與定型
何以致此?“黃色”詞義雙重變異的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