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紀實文學抹不掉的墨痕

抹不掉的墨痕

抹不掉的墨痕

定 價:¥23.00

作 者: 李滬 著
出版社: 暨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李滬新聞作品叢書
標 簽: 紀實文學

ISBN: 9787811356892 出版時間: 201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 頁數(shù): 32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抹不掉的墨痕》收集評述性新聞和通訊特寫60多篇。其中,寫于改革開放前后的占絕大部分篇幅。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時期,紛繁的社會現(xiàn)象錯綜復雜,新舊思想觀念的較量相當尖銳。這些作品,都從一個側面記錄了歷史的進程,是抹不掉的墨痕。

作者簡介

  李滬,原名李振滬,汕頭澄海蓮陽人。新華社高級記者。1964年從暨南大學新聞系畢業(yè)到1998年退休,一直在新華社當記者。先后任新華社廣東分社經濟采訪室、農村采訪室負責人,新華社汕頭支社社長,新華社廣東分社采編主任(副總編輯)。當過放牛娃,也曾當過生產隊財經隊長,可不會犁田、耙田;肄業(yè)于廣東省水利學校水工建筑專業(yè),可所寫的水陂、山塘水庫的設計書數(shù)據(jù)卻不夠周密、準確;在連隊當兵一年,又在軍區(qū)機關工作一年,可不是“現(xiàn)役軍人”;曾在英德縣黃陂“五七”干校養(yǎng)馬而不懂騎馬,在內蒙古草原策馬奔跑時被甩落于地;在汕頭經濟特區(qū)辦進出口公司任總經理、法人代表,可沒洽談或拍板成交過一筆生意。1983年在中共中央黨校理論部新聞班學習一年,參加“簡明馬列主義叢書”的編寫工作。在記者生涯中,專心致志學習、研究有關農村的方針政策,共有10篇作品刊登在《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位置,有的還配有評論員文章或社論。又擅長采寫市井、民情風俗短新聞。

圖書目錄


第一輯  “卡脖子政策”不能調動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
 述評:“卡脖子政策”不能調動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
 述評:“一步三元”這個經驗應當提倡
 述評:五分地的生產潛力有?大
 述評:“種田也是做生意”——珠江三角洲農業(yè)生產商品化
 述評:養(yǎng)鰻熱應當降溫
 述評:福壽螺,福兮禍兮
 綜述:中國豐收曲的續(xù)篇如何演奏
 綜述:中國正走向進一步開放
 綜述:汕頭加快實施“科教興市”戰(zhàn)略
 工作研究:人多地少的地區(qū)農業(yè)生產怎樣布局
 工作研究:充分發(fā)揮拖拉機在春耕生產中的作用
 工作研究:從興辦市場人手建設小城鎮(zhèn)
 工作研究:惠陽地區(qū)采取“拉力與輻射交錯滾動”的辦法促進沿海地區(qū)和山區(qū)經濟共同發(fā)展
 采訪札記:為發(fā)展海水養(yǎng)殖業(yè)爭一個位置
 采訪札記:汕頭地區(qū)認真落實鼓勵社員發(fā)展家庭副業(yè)的政策出現(xiàn)一派生氣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記者來信:代購代銷的水果行應當倡辦
 記者來信:應該提倡農村專業(yè)人才的交流
第二輯 站在船頭看航向不坐船尾賞浪花
 通訊:雷州“牛”——記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悼h縣委書記陳光保
 通訊:探索風云問天事——記從回鄉(xiāng)青年到全國氣象標兵的陳恩旺
 通訊:讓用戶牽著鼻子走的人——記經營廚具、餐具的農?企業(yè)家錢永源
 通訊: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戰(zhàn)斗堡壘——記廣東省陽江縣儒洞公社邊海大隊黨支部的先進事跡
 通訊:一支最有生氣的力量——記新平一大隊青年突擊隊的事跡
 通訊:鄉(xiāng)渡
 通訊:站在船頭看航向  不坐船尾賞浪花——記珠海縣香洲漁業(yè)大隊黨支部書記高月艱苦奮斗的事跡
 通訊:海山島上的老八路
 ……
第三輯 青山似銀行 造林如存款
第四輯 淡綠輕抹珠江岸
第五輯 花城無處不飛花
第六輯 港澳臺商偏愛汕頭市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