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外語英語寫作/翻譯認知語法視角下的意象分析與翻譯

認知語法視角下的意象分析與翻譯

認知語法視角下的意象分析與翻譯

定 價:¥25.00

作 者: 丁國旗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翻譯

ISBN: 9787308083294 出版時間: 201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18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研究從認知語法視角探討翻譯過程中的意義構建,尤其是意象的分析與轉換。作者接受認知語言學的基本觀點,認為意義即是概念化,是主觀的、百科性的、以人的體驗為基礎并植根于特定的語言和文化認知模型中的。所有的語言結構都有其認知動因,語言結構反映概念結構,因此語言結構的不同意味著概念結構的不同。語言表達的完整意義不僅僅是它的概念內(nèi)容,還包括對此內(nèi)容的識解方式,即概念內(nèi)容所呈現(xiàn)的意象。語法形式的作用在于表達意象,以突顯概念內(nèi)容的某一方面,或規(guī)定描寫的精細程度,或施加特定的觀察視角。據(jù)此,本研究認為應該把翻譯活動置于認知層面上加以考察。翻譯作為一個認知過程,是使用目的語來重現(xiàn)由源語所激發(fā)的概念化情景,從概念內(nèi)容和意象兩個方面尋求源語和目的語在認知上的對等。本研究結合蘭蓋克的認知語法、菲爾墨的框架語義學以及雷可夫和約翰遜的概念隱喻理論,構建了一個綜合的理論框架來描述翻譯中的概念化過程及其各種認知加工。在此理論框架下,本研究討論了翻譯的性質(zhì)、語言之間的可譯性、翻譯對等的條件和單位、翻譯中形式和意義的關系等翻譯研究中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貫穿所有這些討論的中心議題是翻譯中的意象分析與處理。本研究首先從不同維度(刻畫、細度、突顯、視角)描述了語法形式所傳達的意象及其在翻譯中的表現(xiàn)。然后,本研究把隱喻視作一種特定的識解方式,并從強度、密度、一致性和文化模型等方面分析討論了翻譯中的隱喻意象問題。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對比了英漢兩種語言在意象層面上的典型差異及其對英漢互譯的影響,并作為案例分析了英漢互譯中的序列象似性、名詞性等問題,最后嘗試從認知語法視角分析評價了一首英語短詩的不同漢譯。通過理論探討和實踐例證的結合,本研究提出了以下論點:翻譯中的對等應建立在認知層面上,而不僅僅是語言層面上;翻譯應以傳達原文所刻畫的概念化情景(包括概念內(nèi)容及其意象結構)為原則,而非單純地傳達原文中的客觀內(nèi)容;翻譯應該以概念化情景為單位,而不應以詞句等表層語言形式為單位;整體意象重于局部意象,因此同一概念化情景中的諸多意象之間應和諧一致;翻譯應該盡可能忠實于原文的意象結構,非強制性的意象改變應盡量避免,而由語言規(guī)范造成的強制性的意象差異則可采取某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彌補。

作者簡介

暫缺《認知語法視角下的意象分析與翻譯》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引言
  1.1  翻譯研究與語言學
  1.2  研究目標
  1.3  文獻回顧
  1.4  本書的結構
第二章  認知觀下的語言意義和翻譯
  2.1  語言學研究的認知范式
  2.2  語言與認知
    2.2.1  認知語言學的基本約定
    2.2.2  語言的象似性
  2.3  意義與概念化
    2.3.1  認知語義學的基本信條
    2.3.1.1  意義的體驗性
    2.3.1.2  意義的主觀性
    2.3.1.3  意義即是概念化
    2.3.1.4  語義的百科性
    2.3.1.5  翻譯中的意義
    2.3.2  原型與理想化認知模型
    2.3.3  語義結構的不完全組合性
  2.4  認知視野下的翻譯及可譯性
  2.5  小結
第三章  認知語法與意象的翻譯
  3.1  認知語法概覽
    3.1.1  基于語言使用的語言研究模型
    3.1.2  語法與意義
    3.1.3  對翻譯的啟示
  3.2  認知語法的意象理論
    3.2.1  什么是意象
    3.2.2  意象與場景識解
    3.2.3  意象與文體風格
    3.2.4  意象的維度
    3.2.4.1  刻  畫
    3.2.4.2  詳細程度
    3.2.4.3  突  顯
    3.2.4.4  視  角
  3.3  翻譯中的認知對等
    3.3.1  先前的研究
    3.3.2  對等概念的可取性
    3.3.3  認知視角下的翻譯對等
  3.4  翻譯中的形式與意義
  3.5  小  結
第四章  隱喻意象及其翻譯
  4.1  何謂隱喻
  4.2  隱喻的認知研究
    4.2.1  概念隱喻
    4.2.2  概念轉喻
    4.2.3  隱喻與意象圖式
  4.3  隱喻翻譯
    4.3.1  隱喻的可譯性
    4.3.2  面向翻譯的隱喻分類
    4.3.3  隱喻翻譯中的主要問題
    4.3.3.1  翻譯中隱喻的活性
    4.3.3.2  翻譯中隱喻的一致性
    4.3.3.3  隱喻的豐富性與翻譯
    4.3.3.4  隱喻翻譯中的文化模型
    4.4  小  結
第五章  意象翻譯及案例研究
  5.1  英漢語言意象差異
    5.1.1  認知模型差異
    5.1.2  規(guī)約意象差異
    5.1.2.1  認知視角下的形合與意合
    5.1.2.2  漢英主語差異
    5.1.2.3  被動
  5.2  案例研究
    5.2.1  翻譯中的序列象似性
    5.2.2  名詞、動詞和名詞化
    5.2.3  從認知視角分析一首詩的翻譯
  5.3  小  結
第六章  結  語
  6.1  本研究的發(fā)現(xiàn)
  6.2  本研究的啟示
  6.3  本研究的不足
  6.4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附錄2
索引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圖表目錄
  圖3-1  主動和被動結構的概念差異
  圖3-2  不同結構導致的注意焦點差異
  圖3-3  HUSBAND和WIEE的語義結構
  圖3-4  GO,AWAY和GONE的語義結構
  圖3-5  WEAPON的框架結構
  圖3-6  MEMBERsHIP的框架結構
  圖3-7  顯景/背襯格局
  圖5-1  主語的等級性
  圖5-2  動詞和名詞化的概念結構
  圖5-3  柴郡貓的齜笑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