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現(xiàn)實生活的逼迫
——需要論辯思想與論辯藝術的時代
一、名辯思潮的興起
二、釋物揚理的工具
第二章 是非無度
——鄧析的論辯思想與方法
一、千古詭辯第一人
二、從反面看
三、想得更深更遠
四、論辯的初步理論
第三章 名正言順
——孔子的談說思想與方法
一、言談有科
二、“無所茍而已”的言談態(tài)度
三、孔子“正名”思想的求真精神與求善
精神
四、言語談說的方法
第四章 正言若反
——老子的論辯思想與方法
一、“不辯”與“大辯”
二、“正言若反”的思維形式
三、對“正言若反”思維方法的理解與分析
第五章 進退有據
——儒道情懷的思維方法論意義及現(xiàn)代價值
一、對儒家情懷和道家情懷的認識
二、儒道情懷的時代精神
三、儒道情懷的思維方法論意義
四、儒道情懷思維方法論的現(xiàn)代價值
第六章 為義首務
——墨子的論辯思想與方法
一、尚辯精神
二、歸納式的類推論辯方法
三、比喻式的類推論辯方法
四、運用比喻式類推諭證方法時應注意
的問題
五、比喻式類推諭證方法的運用原則
六、比喻式類推歸謬方法及其運用
第七章 “不得已”之辯
——孟子的論辯思想與方法
一、好辯的思想家
二、“知言”與“知類”
三、類推的論辯方法
四、論辯中應注意的問題
第八章 奇辭怪說
——惠施的論辯思想與方法
一、迂闊的“歷物十意”
二、艱晦的“辯者二十一事”
三、“譬”的理論總結和實踐
第九章 無端無涯
——莊子的論辯思想與方法
一、從“齊物”、“齊是非”走向“辯無勝”
二、怪誕的論辯高手
第十章 潛移默化
——莊子的寓言說理及對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影響
一、無拘無束的寓言說理
二、莊子寓言說理的藝術特色
三、莊子寓言說理對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影響
第十一章 唯乎彼此
——公孫龍的論辯思想與方法
一、名于詭辯、死于詭辯的雄辯家
二、“唯乎其彼此”的正名理論
三、白馬非馬
第十二章 是非之爭
——《墨辯》對“辯”的總結
一、什么是“辯”
二、為什么“辯”
三、怎樣“辯”
四、“辯”什么
第十三章 君子必辯
——荀子的論辯思想與方法
一、為何“辯”與何為“辯”
二、應變不窮的談說藝術
三、怒斥亂世惑言
第十四章 勢不兩立
——韓非的論辯思想與方法
一、永遠的“矛盾”
二、韓非“矛盾”思想的歷史必然性
三、兩刀論法
四、演連珠法
第十五章 心境交融
——中國傳統(tǒng)意象思維方式的特點
一、意象性的思維方式
二、意象思維方式產生的文化背景
三、意象思維方式的影響
四、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現(xiàn)代轉化
代后記 如何對待先秦諸子的論辯思想與方法
一、“溫情與敬意”的態(tài)度
二、“時代意見”與“歷史意見”的統(tǒng)一
三、“決定論”與“互動論”的融貫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