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世界各國文化天命、儀禮與秩序演繹

天命、儀禮與秩序演繹

天命、儀禮與秩序演繹

定 價:¥38.00

作 者: 何平立 著
出版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文化

ISBN: 9787209055611 出版時間: 2011-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84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文化的研究方法,一種是面上的鋪敘,一種是專題的挖掘,一種是焦點的透視,各有所長。相比較而言,作為中國文化的整體研究,第三種方式是相對合理的研究方式,在有代表性的專題中凸顯整體文化的信息,以達到對于中國文化整體的一種把握。何平立教授的《天命、儀禮與秩序演繹——中國文化史要論》一書整體上是屬于第三種類型的中國文化研究著作。 該書雖然也是抓住重點的有代表性文化要素進行分析,但其歷時性的發(fā)散性地闡述和分析是顯著特點,重視起源性,辯證的合邏輯的展開更是該書出彩的地方。

作者簡介

  何平立,現(xiàn)為上海政法學院社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曾在上海大學歷史系任教;歷任上海大學政治學系主任等職以及上海市世界史學會、政治學學會、行政管理學會和法治研究會理事;被聘為華東師范大學、安徽省社科院、江蘇省社聯(lián)特約研究員和上海大學、上海海事大學教授。 主要研究領(lǐng)域:文化史、政治制度、政治文化、軍事文化等。曾獲上海市育才獎等。著作有《崇山理念與中國文化》、《巡狩與封禪:封建政治的文化軌跡》、《中國歷代軍事文化論要》、《中州文化》;合著有《中國政治制度史》、《外國政治制度史》、《中西人事管理制度比較研究》等;合作主編《上海辭典》、《中蘇關(guān)系辭典》、《中日關(guān)系辭典》、《中美關(guān)系辭典》等,主持和參與國家級、省市級科研項目十幾項;發(fā)表論文150余篇,榮獲部市級科研獎10余項,論著被西方漢學家介紹到歐洲。

圖書目錄


第一篇 禮樂、玉器與巫史文化
一、先秦“樂”的文化精神與社會功能
(一)“樂由天作,禮以地制”
(二)樂以載道及其社會功能
(三)社會嬗變與“禮崩樂壞”
二、神靈與理念:先秦玉器文化探賾
(一)從審美臻于象征:玉石走向權(quán)力與神壇
(二)玉之禮器:禮制權(quán)威之物化表現(xiàn)形式
(三)道德境界:“言念君子,溫其如玉”
(四)神靈之物:玉器理念神秘化傾向與影響
三、知識、力量、幻想:先秦巫史文化索隱
(一)挑戰(zhàn)自然:儀式化巫術(shù)的進取精神
(二)最初文化人:巫史對文明傳承的作用與影響
(三)政治文化:“君及官吏皆出自巫”
(四)巫教信仰:先秦制度文化的精神支柱
四、以禮治軍:先秦軍事制度文化鉤沉
(一)先秦禮與以禮治軍
(二)戰(zhàn)爭之禮與儀式程序
(三)《司馬法》裁軍旅之禮
(四)以禮治軍之歷史文化因素
第二篇 天命、皇權(quán)與巡封文化
一、商王巡狩征伐與方國關(guān)系
(一)上古三代巡狩濫觴
(二)商王朝與方國關(guān)系考辨
(三)商王巡狩征伐稽論
(四)巡狩:政治文化秩序的整合力量
二、秦始皇巡狩天下與封建政治文化
(一)始皇巡狩天下之動因
(二)始皇封建大一統(tǒng)巡狩之文化軌跡
(三)秦始皇巡狩與三代不同之析論
三、漢武封禪:儒學正統(tǒng)化大典
(一)漢初儒學不興
(二)“儒道互黜”至儒學“定于一尊”
(三)儒學產(chǎn)物:封禪禮儀及其觀念象征
四、兩漢天命論:皇權(quán)政治的雙刃劍
(一)從“天命”到“天人感應(yīng)”正統(tǒng)理論
(二)“災(zāi)異譴告”說之社會政治意義
(三)“天命論”:儒學調(diào)控政治理論之法寶
五、武周“革唐之命”與封禪禮
(一)唐高宗“封岱禮天”與“牝雞司晨”
(二)武周“革唐之命”與嵩山封禪
(三)嵩山封天禪地的政治文化原因
六、宋真宗“東封西祀”運動
(一)趙宋皇朝封禪大典勢在必行
(二)以儒為主、佛道為輔的統(tǒng)治思想
(三)“以祭為教”、“神道設(shè)教”治天下策略
(四)對“東封西祀”運動的一種評價
第三篇 佛道、山岳與風水文化
一、佛教文化與山岳名勝
(一)早期佛教與山林不解之緣
(二)佛教與漢文化融合及其山岳觀成熟
(三)佛教寺院受風水觀念之影響
(四)佛教文化藝術(shù)與山岳園林之交融
二、道教文化與山岳風景
(一)洞天福地:神仙信仰與山岳的文化聯(lián)系
(二)“道法自然”:道教山岳崇拜之觀念
(三)道教文化與山林風景之空間契合
三、風水、環(huán)境與景觀文化——中國古代景觀學鉤沉
(一)植根于傳統(tǒng)文化土壤中的風水
(二)風水選址與景觀環(huán)境觀念
(三)對風水應(yīng)辯證認識
第四篇 私學、畫派與書壇文化
一、古代私學發(fā)展的文化精神
(一)隱逸傳道的山林文化風范
(二)廣泛游學和講學的弘道精神
(三)風起云涌的學派思潮與學術(shù)精神
二、外師造化:新安畫派翹楚弘仁
(一)弘仁生世與黃山繪畫
(二)“問誰求取玄元理,多拜名山作法師”
三、石濤與揚州畫派——兼論清代淮揚人文主義思潮
(一)清代初、中期淮揚經(jīng)濟發(fā)展形勢
(二)石濤和揚州畫派的文化和哲學基礎(chǔ)
(三)揚州畫派對畫壇的影響
四、“丹青難寫是精神”——海上畫派虛谷述略
(一)畫僧虛谷與游歷生涯
(二)“滿紙梅花豈偶然,天成寒骨任周旋”
(三)冷峭新奇:虛谷畫境之意象
五、晚清碑學人文精神與社會變革思潮
(一)逆反、求強:晚清社會與碑學興起
(二)“書存金石氣”:滲透碑學的氣質(zhì)與理念
(三)變法:康有為論碑學
(四)對晚清碑學精神的評價
第五篇 鄭和下西洋與宗教、經(jīng)濟、文化
一、鄭和之宗教觀
(一)鄭和宗教觀與封建政治關(guān)系
(二)鄭和宗教觀與航海事業(yè)關(guān)系
(三)鄭和宗教觀之階級與社會基礎(chǔ)
(四)鄭和下西洋與宗教的關(guān)系
(五)結(jié)語
二、鄭和下西洋與明代香料貿(mào)易
(一)明初朝貢貿(mào)易與香料貿(mào)易
(二)香料貿(mào)易與朝廷賞賜、官俸折支
(三)中國香料市場與海外走私貿(mào)易興起
(四)下西洋香料貿(mào)易活動的作用與影響
三、鄭和下西洋與封祀海外鎮(zhèn)國之山
(一)海外封祀鎮(zhèn)國之山的文化淵源
(二)封祀海外鎮(zhèn)山與明朝宗藩秩序構(gòu)建
(三)明朝建立朝貢宗藩關(guān)系之目的
第六篇 晚清西學東漸與報刊文化
一、文化視野中的晚清新教傳教士與西學東漸
(一)新教傳教之宗教文化社會背景
(二)新教傳教士與晚清文化、教育之濫觴
(三)新教傳教士與晚清社會思想啟蒙
(四)評價:新教傳教士——西學東漸的橋梁
二、晚清至“五四”上海報刊之社會歷史作用
(一)晚清上海報刊興盛的原因
(二)戊戌維新時期的上海報界
(三)吶喊:辛亥革命時期的上海報刊
(四)“五四”時期的上海報刊與思想解放運動
附錄
一、內(nèi)圣外王:封建皇權(quán)與巡狩政治文化
(一)皇帝巡狩天下的思想文化意義
(二)巡狩:治國安邦與以禮化天下
(三)評判:巡狩之社會歷史作用
二、信仰、儀式、秩序:封建皇權(quán)與封禪典禮
(一)祭教合一:封禪儀禮的文化思想涵蘊
(二)“君之大柄”:封禪與價值系統(tǒng)、政治秩序
(三)封禪大典:“治人之道,莫重于祭”
三、中西傳統(tǒng)史學比較研究
(一)史學在中西傳統(tǒng)文化中之地位
(二)中國史官文化與西方史學著述
(三)中國官修正史之傳統(tǒng)
(四)評價:中西失序不同傾向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