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財政、金融財政稅收資源稅研究

資源稅研究

資源稅研究

定 價:¥28.00

作 者: 王萌 著
出版社: 經濟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財政稅收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4100235 出版時間: 2010-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23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寶貴財富。我國是一個資源短缺與資源浪費嚴重并存的國家,自經濟轉軌30年以來,幾乎經歷了發(fā)達國家上百年發(fā)生的所有資源環(huán)境問題,環(huán)境污染積重難返,資源危機劍拔弩張。環(huán)境問題,本質上是由于自然資源利用方式不當、效率低下、廢物堆棄等導致的,也就是說,環(huán)境問題實質上是資源問題。資源環(huán)境問題,表面上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實質上體現(xiàn)了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與社會機制。一國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程度與該國占有、開發(fā)利用、使用或消費資源的程度和方式密切相關。在現(xiàn)有的對環(huán)境和資源稅收政策的研究中,研究環(huán)境征稅的比較多,主要是對排污稅的研究,研究資源保護的稅收政策比較少,資源稅的理論構建和機制探討遠遠滯后于實踐需要。資源稅是我國資源稅費制度的主體,資源稅應該在保護環(huán)境、引導資源合理使用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我國的資源稅改革已經超出了稅制優(yōu)化本身的意義,背后隱含著關系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內涵。因此,本文寫作的意義在于系統(tǒng)研究資源稅的相關理論,在對資源稅進行定位的前提下,深入分析資源稅的作用機理,嘗試為我國資源稅的改革提供經濟學的學理依據(jù)。本書主要采用歷史分析、國際比較、回歸分析、交叉研究等研究方法,使用微觀經濟學、環(huán)境經濟學、公共經濟學、福利經濟學、生態(tài)倫理學、法學和財政學等諸多理論基礎,對我國資源稅的定位、作用機理、問題、效應、成因、改革的對策與建議和配套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實現(xiàn)規(guī)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理論研究與政策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的有機結合。全書共七章,除導論外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研究,第二部分是實證分析,第三部分是國外經驗借鑒,第四部分為對策建議。在理論部分,本書以資源開采的外部性為研究的邏輯起點。自然資源的開采由于不斷改變和破壞礦區(qū)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而廣泛、直接地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平衡,因此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外部性是導致自然資源配置存在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外部性的存在,扭曲經濟行為、導致私人產出過度,整個社會資源配置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外部性所導致的市場失靈必須借助市場以外的力量來解決,庇古提出需要政府采取措施把社會成本加入到企業(yè)的生產成本中,使外部成本內在化,稅收可以使經濟返回到最優(yōu)狀態(tài)。為了準確定位資源稅,本研究采用比較的方法,將資源稅與資源租和資源費征收所依據(jù)的權利、其征收的類型、內容和特點一一進行了比對,又將資源稅和環(huán)境稅做了比較,庇古稅是資源稅的理論基礎,資源稅具有庇古稅意義但又不同于庇古稅,是一種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財政收入雙贏的稅種。在資源稅定位于保護資源、減少外部性的前提下,本書對資源稅的作用機理進行了系統(tǒng)、詳盡的論證和分析。應用微觀經濟學的基礎理論,闡述了無謂損失在資源稅中具有環(huán)境收益的含義。無謂損失的大小主要是取決于供需彈性,而供需彈性由收入效應、替代效應和時間因素所決定。作為一項針對具體資源產業(yè)而設的稅種,資源稅在保護資源上具有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征收資源稅會同時產生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就收入效應而言,只要是以資源為課稅對象的稅種都會產生收入效應,比如企業(yè)所得稅、增值稅和消費稅。由于可支配收入的減少,收入效應同時使資源品和非資源品的消費量減少。而資源稅是在資源開采環(huán)節(jié)唯一產生替代作用的稅種。資源稅促使資源品的價格相對升高,從而促使資源、資本、技術對資源產生替代。替代作用同時發(fā)生于資源的供給方和需求方,使雙方的行為逐漸向政策所期望的方向收斂。供需曲線彈性增加,環(huán)境收益增大。 本研究力求從理論創(chuàng)新的角度,抽象出影響資源稅發(fā)揮替代作用的具體因素,為政府制定政策引導資源需求管理提供指導和依據(jù)。資源稅稅制要素的設計成為替代是否有效發(fā)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決定因素主要有四個:征稅目的、稅負、稅率形式、征稅范圍。征稅目的是替代發(fā)生的前提;稅負是替代發(fā)生的保障;稅率形式是替代傳遞的途徑;征稅范圍是替代發(fā)生的范圍。在這四個因素中,本書著重分析了稅負的構成,因為資源稅的稅負直接關系政府(資源所有權人)預期的資源開采外部成本內在化的實現(xiàn)程度和納稅人(礦業(yè)權人)經濟負擔的量度,替代程度和稅率的高低有很大關系。 實證部分透析了我國資源稅政策的現(xiàn)狀和效應,肯定了資源稅在取得財政收入和調節(jié)資源配置上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書對大量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加工和整理,并使用經濟計量學的方法,針對理論模型對我國資源稅的現(xiàn)狀進行了驗證,總結出資源稅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資源租、費、稅的混淆;資源稅缺乏良稅所應有的彈性;資源稅率偏低;資源稅的征收范圍過于狹窄。通過以上分析,得出結論,現(xiàn)行資源稅制不利于資源實現(xiàn)有效替代,資源稅保護資源的作用無從發(fā)揮。 由于資源稅不能發(fā)揮應有的作用,產生了嚴重的后果。一是私人成本減少,引發(fā)企業(yè)短期行為,造成了資源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的浪費問題;二是社會成本增加,污染嚴重、礦難頻發(fā)、貧富差距加大、加劇了社會矛盾。所以資源稅功能缺失引致了資源問題、環(huán)境問題和社會經濟問題。本書進一步討論造成資源稅現(xiàn)狀的成因分析,主要包括確定資源價格理論的不合理性、基于經濟發(fā)展水平對資源作用認識得局限性、資源稅制度制定的歷史背景的限制。 國外經驗借鑒介紹了資源保護先行國家的基本經驗,主要分析了與我國國土面積和資源狀況具有可比性的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的資源稅制度,從中對我國的資源稅制度進行了借鑒,也再一次驗證了理論模型。 本書的最后一部分在論證了資源稅改革可行性的基礎上,提出了資源稅改革的總體思路:擴大征稅范圍、改革計征方式、提高稅負水平、統(tǒng)籌稅費關系。并提出資源稅改革的時間策略,資源稅是通過對納稅人行為的改變達到其征稅目的,因而資源稅比其他稅種有更大的可預測性。國家應該在調整資源稅前預先告之企業(yè),使企業(yè)可以選擇可行的方法減少資源稅的交納。 任何一個稅種的改革都不是孤立進行的,需要多種制度措施的協(xié)調配套。資源稅的配套措施分為三個層面:一是資源的價格配套改革,要實現(xiàn)資源完全價值,必須分兩步走:其一是資源稅費制度改革,其二是資源租的改革,籍以理順資源的收益分配關系,使與資源開發(fā)相關的各利益主體都能獲得合理補償;二是其他稅種的配套措施,主要是企業(yè)所得稅、增值稅、營業(yè)稅、排污稅等;三是其他環(huán)境制度,資源稅只能通過經濟利益調節(jié)來間接影響經濟行為,因此也需要關注經濟手段之外的其他渠道,例如政府行政手段、信息披露制度等在環(huán)境保護和資源合理利用方面的作用。

作者簡介

  王萌,1972年生,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現(xiàn)任教于浙江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1994年于中南財經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2001年于浙江大學獲得管理學碩士學位,2010年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從事稅收理論和稅收制度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已在《宏觀經濟研究》、《稅務研究》、《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中國財政》等刊物上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主持或參與浙江省哲社課題、浙江省教育廳課題及其他課題多項。

圖書目錄

導論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二、國內外研究綜述
三、研究思路、方法與基本結構
第一章 資源稅的定位
第一節(jié) 資源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jié) 資源開采的外部性
第三節(jié) 外部性的經濟治理方法
第四節(jié) 資源稅與資源租、資源費的比較
第五節(jié) 資源稅與環(huán)境稅的關系
第二章 資源稅的作用機理
第一節(jié) 無謂損失在資源稅中的含義
第二節(jié) 資源稅對供需彈性產生的影響
第三節(jié) 資源稅產生的替代作用
第四節(jié) 影響資源稅發(fā)揮替代作用的因素
第三章 我國資源稅現(xiàn)狀
第一節(jié) 資源稅費制度的變遷
第二節(jié) 資源稅的作用與存在問題
第三節(jié) 資源稅功能缺失的效應
第四節(jié) 我國資源稅問題的成因
第四章 國外資源稅制度經驗借鑒
第一節(jié) 資源稅的性質轉變
第二節(jié) 國外資源稅征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資源稅的經驗借鑒
第五章 我國資源稅改革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節(jié) 資源稅改革的可行性
第二節(jié) 資源稅稅制的重構
第三節(jié) 資源稅改革的時間策略
第六章 資源稅改革的配套措施
第一節(jié) 資源價格體系改革
第二節(jié) 其他稅種配套改革
第三節(jié) 其他環(huán)境政策調整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