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體育體育理論及教學體育公共服務:內涵、目標及運行機制

體育公共服務:內涵、目標及運行機制

體育公共服務:內涵、目標及運行機制

定 價:¥30.00

作 者: 攀炳有,高軍 著
出版社: 人民體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體育理論與教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0937814 出版時間: 2010-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22 字數:  

內容簡介

  國際社會發(fā)展實踐表明,當一個國家的人均GDP從1000美元向3000美元過渡的時期,公共需求會快速增長。我國目前人均GDP已進入超出了3000美元的時期,了解這一時期體育公共需求的內容和基本特征,是提供體育公共服務的重要前提。

作者簡介

  樊炳有(1966-),教授,現任溫州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社會體育、體育課程與教學論。近年來,先后主持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軟科學課題《浙江民營企業(yè)農民工體育活動研究》(2005年,項目編號:795SS05058)、《體育公共服務的內涵、目標及運行機制研究》(2007年,項目編號:1113SS07070),教育部“十五”規(guī)劃子課題惜通高校體育與社區(qū)體育互動模式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LA030206-LC07),浙江省社科聯課題《浙江小城鎮(zhèn)體育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2004年,項目編號:04897);作為主研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社區(qū)體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作用的研究》(2006年,項目編號:06BTY021)等;出版專著《社區(qū)體育論》(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編著《體育與健康》(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出版社,2000)等4部;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40余篇。參加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第九屆全國運動會體育科學大會、第一屆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等并作專題發(fā)言。高軍(1962-),教授,嘉興學院體育與軍訓部副主任。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體育保健與康復。近年來,先后主持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我國省城城鄉(xiāng)群眾體育協調發(fā)展研究(2010年,項目編號:0485SSl0039)》、浙江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項目《高校體育健康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浙教科規(guī)辦[2002]3-045)、浙江省教育廳項目《嘉興市社區(qū)體育發(fā)展模式研究》(20020504)等項目的研究工作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東部省份體育產業(yè)區(qū)域發(fā)展模式及策略選擇研究》(2002年,項目編號:02BTY007)、教育部“十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華東地區(qū)高校體育資源結構及優(yōu)化配置方式的策略選擇》(2002年,項目編號:DLA010372)、國家體育總局社會科學、軟科學項目《浙江民營企業(yè)農民工體育活動研究》(2005年,項目編號:795SS05058)、《體育公共服務的內涵、目標及運行機制研究》(2007年,項目編號:1113SS07070)、浙江省社科聯項目《浙江小城鎮(zhèn)體育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2004年,項目編號:04:B97)等項目的研究工作;編著教材《基礎體育學》(東北林業(yè)大學出版社,1996)等4部;公開發(fā)表體育學術論文30余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課題研究的依據與思路
一、選題的依據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義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研究的基本框架與核心內容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三)主要觀點及創(chuàng)薪
(四)研究假設
三、基本概念界定
(一)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
(二)公共產品
(三)公共服務與私人服務
(四)公共服務型政府
(五)體育公共服務
第二章 研究背景與文獻綜述
一、研究背景
(一)公共服務的由來
(二)體育公共服務提出的背景
(三)傳統的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方式
二、研究綜述
(一)關于公共服務的內涵研究
(二)公共服務的提供
(三)公共服務的實踐
(四)公共服務的模式研究
(五)公共服務運行
(六)農村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
(七)體育公共服務研究
第三章 體育公共服務研究框架及內涵
一、體育公共服務研究的框架
(一)體育公共服務的理論分析框架
(二)體育公共服務的系統結構框架
二、體育公共服務的內涵
(一)體育公共服務的內容
(二)體育公共服務的類型
(三)體育公共服務的特性
(四)體育公共服務的作用
第四章 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理念及目標
一、體育公共服務理念的演變過程
(一)體育為人民服務,彰顯公共服務理念
(二)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體現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公共服務理念
(三)公共服務作為政府工作職能,體現服務而不是掌舵的理念
二、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理念確立的依據
(一)科學發(fā)展觀理論
(二)和諧社會建設的價值目標追求
(三)服務行政理念
(四)價值理論
三、體育公共服務的發(fā)展理念
(一)體育公共服務的出發(fā)點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
(二)體育公共服務的價值基礎:誠信與正義
(三)體育公共服務的追求目標:團結與凝聚
(四)體育公共服務的發(fā)展動因:以需求促供給
(五)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的均衡點: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大眾共享
(六)體育公共服務實現的基礎:完善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
四、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目標
(一)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目標確定的依據
(二)制定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目標基本原則
(三)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的總體目標
(四)我國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的階段目標
五、實現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目標的基本保障
(一)建立體育公共服務目標實踐的監(jiān)測系統
(二)實現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目標的基本策略
第五章 體育公共服務的運行機制
一、體育公共服務運行的機制原理
(一)體育公共服務理論系統結構及功能
(二)體育公共服實踐系統結構及功能
(三)體育公共服務運行的動力關系
(四)體育公共服務運行的支撐點
二、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
(一)體育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工具和過程
(二)體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
(三)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轉變趨勢
(四)體育公共服務運行的基本保障
三、體育公共服務實踐探索的路徑選擇
(一)體育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多元競爭機制
(二)體育公共服務引入市場機制
(三)公共服務引入社會化機制
四、體育公共服務均等化發(fā)展問題思考
(一)均等化的涵義與標準
(二)現實狀況: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機制還無法實現均等化目標
(三)階段發(fā)展:區(qū)域均等是體育公共服務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
(四)未來展望:體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體制建設是關鍵
附錄前期部分研究成果
體育公共服務理論框架及系統結構
我國體育公共服務供給制度及實踐路徑選擇探討
城市體育公共服務居民滿意度調查分析——以河南省10個城市為例蔡景臺、樊炳有、王繼帥
浙江省城市居民體育公共服務滿意度的調查分析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