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老子》與中國詩學話語

《老子》與中國詩學話語

《老子》與中國詩學話語

定 價:¥35.00

作 者: 劉占祥 著
出版社: 巴蜀書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ISBN: 9787807526360 出版時間: 2010-08-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0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與中國詩學話語》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自古而然,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也由來已久。然而自西方工業(yè)革命興起以來,由于西方社會的發(fā)展速度和發(fā)展水平超過了世界其他地區(qū),以至于在相當長的時期,不少東西方學人都把西方的科學技術、社會制度乃至生活方式視為衡量文明發(fā)展水平的標尺,把社會進步的理想目標定位于以西方發(fā)展模式為藍本的現(xiàn)代化,或以西方價值觀為基礎的普世文明。西風東漸、西學東移,相當一批東方學人和政治家也把工業(yè)化、信息化等現(xiàn)代科技進步看做西方文明的必然產(chǎn)物,為此他們不遺余力地向西方尋求真理,甚至將揚棄本民族的傳統(tǒng),從器物、制度到生活方式上全面模仿西方作為實現(xiàn)現(xiàn)代性改造的唯一模式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歸宿。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遂呈現(xiàn)為單向的態(tài)勢——以先進的西方文明征服、影響和改造其他所謂“落后”或“野蠻”的文化似乎成為人類走向現(xiàn)代化生活的必然趨向。

作者簡介

暫缺《《老子》與中國詩學話語》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言
緒論
 一、中國詩學的話語分析法以及本書的研究對象
  1.詩學、中國詩學
  2.話語
  3.研究對象
 二、《老子》研究現(xiàn)狀以及本書的研究方法、研究路數(shù)和理論價值
  1.研究現(xiàn)狀
  2.研究方法
  3.研究路數(shù)和理論價值
第一章 “無——道——有”:《老子》的思想體系
 第一節(jié) 道與《老子》之道
  一、道
  二、人之道與天之道:孔子之道與《老子》之道
 第二節(jié) 《老子》的“無——道——有”的思想體系
  一、“無——道——有”:《老子》的思想體系
  二、孔子“仁學”思想體系與《老子》思想體系的比較
第二章 “無中生有”:《老子》的意義生成方式
 第一節(jié) 《老子》的消解性解讀和“無中生有”的意義生成方式
  一、消解文本,實現(xiàn)道的意義生成
  二、消解人類自我,在藝術精神中建構詩意人生
  三、消解仁義禮智規(guī)范及世俗智慧,構建純樸自然的社會
  四、消解“伎巧”,構建大巧和大美
  五、消解宇宙萬物,構建永恒的大道
 第二節(jié) 孔子“依經(jīng)立義”的意義生成方式與《老子》意義生成方式的比較
  一、孔子的“依經(jīng)立義”的意義生成方式
  二、孔子、《老子》的意義生成方式的比較
第三章 《老子》的意義生成方式與中國詩學話語
 第一節(jié) 語言和意義的關系
  一、“正言若反”
  二、言意關系
  三、與西方詩學的對話-
 第二節(jié)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原初意義
  二、“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詩學意義
  三、與西方詩學的對話
 第三節(jié) “虛實相生”
  一、“虛實相生”的原初意義”
  二、“虛實相生”的詩學意義
  三、與西方詩學的對話
第四章 道與邏各斯:《老子》與西方的意義生成方式的比較
 第一節(jié) “邏各斯”的出場
  一、赫拉克利特之前的古希臘思想
  二、赫拉克利特與邏各斯
 第二節(jié) 道與邏各斯:中西不同的意義生成
  一、道與邏各斯的相似特征
  二、有和無:邏各斯與道的不同意義生成
 第三節(jié) 邏各斯中心主義及其消解
  一、邏各斯中心主義的實質(zhì)
  二、邏各斯中心主義的消解
第五章 《老子》的詩性言說方式與中國詩學話語
 第一節(jié) 詩性智慧
  一、詩性智慧的內(nèi)涵及基本特征
  二、中國早期的詩性智慧
 第二節(jié) 《老子》的詩性言說方式
  一、《老子》的直覺思維與詩性言說
  二、“道不可言”與詩性言說
  三、“道法自然”與詩性言說
第六章 詩性言說與理性言說:《老子》與西方的言說方式的比較
 第一節(jié) 邏各斯與道:理性言說與詩性言說
  一、可以言說的邏各斯與不可言說的道
  二、可以分析的邏各斯與只可體悟的道
 第二節(jié) 西方理性言說方式的形成
  一、赫拉克利特之后的的理性傳統(tǒng)
  二、亞里士多德對西方理性言說方式的奠定
結(jié)語與余論
  一、《老子》與中國詩學話語的關系
  二、當前“國學熱”背景下對20世紀90年代“失語癥”問題探討的再思考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