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馬鈴薯生產的重要性
第一節(jié) 馬鈴薯的營養(yǎng)價值與經濟效益
第二節(jié) 馬鈴薯生產上存在的問題
第二章 馬鈴薯特征特性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
第一節(jié) 馬鈴薯的特征特性
第二節(jié) 馬鈴薯生長發(fā)育
第三節(jié) 馬鈴薯對環(huán)境的要求
第三章 馬鈴薯優(yōu)良品種
第一節(jié) 優(yōu)良品種的標準
第二節(jié) 優(yōu)良品種介紹
一、適合中原春秋二季作區(qū)栽培的品種
二、適合北方一季作區(qū)栽培的品種
三、適合南方秋冬或冬春馬鈴薯二季作區(qū)栽培的品種
四、適合西南馬鈴薯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區(qū)栽培的品種
第三節(jié) 栽植品種的選擇與調種
第四節(jié) 早熟晚熟品種的識別與選擇
一、品種的識別
二、種薯的選擇
第四章 馬鈴薯良種繁育技術
第一節(jié) 馬鈴薯病毒性退化及防止途徑
一、馬鈴薯退化
二、常見病毒侵染馬鈴薯后表現癥狀
三、馬鈴薯病毒的傳播
四、病毒的特性
五、病毒對馬鈴薯生長發(fā)育的危害
六、影響病毒癥狀表現的因素
七、防止途徑
第二節(jié) 馬鈴薯良種繁育技術
一、露地留種技術
二、陽畦留種技術
三、連續(xù)秋播留種技術
四、夏播留種技術
第三節(jié) 馬鈴薯脫毒及脫毒種薯繁育
一、馬鈴薯莖尖脫毒
二、提高莖尖脫毒技術
三、擴繁脫毒苗生產微型薯
四、建立脫毒薯良種繁育體系
五、生產脫毒薯的條件和設備
第五章 高產栽培技術
第一節(jié) 中原春秋二季作區(qū)栽培技術
一、春季露地栽培技術
二、早春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三、早春拱棚栽培技術
四、早春拱棚種植馬鈴薯套種甘藍栽培技術
五、秋季馬鈴薯栽培技術
第二節(jié) 北方馬鈴薯一季作區(qū)栽培技術
一、露地栽培技術
二、早春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第三節(jié) 南方秋冬或冬春馬鈴薯二季作區(qū)栽培技術
一、秋冬栽培技術
二、冬春栽培技術
三、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四、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技術
五、間作套種技術
第四節(jié) 西南馬鈴薯一二季作垂直分布區(qū)栽培技術
一、旱地馬鈴薯單作(凈種)栽培技術
二、馬鈴薯與玉米間作套種栽培技術
三、馬鈴薯與水稻輪作栽培技術
四、稻草覆蓋免耕栽培技術
第五節(jié) 中原春秋二季作區(qū)馬鈴薯間作套種技術
一、馬鈴薯的間作套種
二、馬鈴薯間作套種原則
三、馬鈴薯間作套種優(yōu)勢
四、馬鈴薯間作套種模式
第六章 馬鈴薯病蟲害防治
第一節(jié) 馬鈴薯病毒病
一、生產上常見的病毒病種類
二、防止病毒病試驗
三、病毒病防治方法
第二節(jié) 蟲害
一、蚜蟲
二、茶黃螨
三、馬鈴薯塊莖蛾
四、馬鈴薯二十八星瓢蟲
五、潛葉蠅
六、 薊馬
七、 葉蟬
八、 地老虎(土蠶)
九、蠐螬
十、金針蟲
十一、螻蛄
第三節(jié) 病害
一、環(huán)腐病
二、青枯病
三、黑脛病
四、軟腐病
五、晚疫病
六、早疫病
七、絲核菌潰瘍病
八、瘡痂病
九、馬鈴薯癌腫病
十、馬鈴薯粉痂病
第四節(jié) 不良環(huán)境造成的危害
一、低溫冷害
二、高溫危害
三、藥害
四、生理病害
第七章 無公害馬鈴薯生產
一、無公害馬鈴薯生產遵循的標準
二、無公害馬鈴薯生產
三、馬鈴薯生產上禁用的高毒、劇毒農藥
第八章 馬鈴薯的收獲與貯藏
第一節(jié) 馬鈴薯的收獲
一、確定馬鈴薯收獲期
二、促使塊莖薯皮木栓化
三、馬鈴薯收獲要點
第二節(jié) 馬鈴薯的貯藏
一、提高塊莖的耐貯性
二、馬鈴薯塊莖的貯藏特點與預貯
三、馬鈴薯塊莖貯藏期生理變化
四、馬鈴薯貯藏期塊莖損耗的因素
五、馬鈴薯的貯藏技術
附錄一 NY/T 5222—2004 無公害食品馬鈴薯生產技術規(guī)程
附錄二 GB 18133—2000 馬鈴薯脫毒種薯
附錄三 GB 7331—2003 馬鈴薯種薯產地檢疫規(guī)程
附錄四 與本書有關的馬鈴薯標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