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比較法學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jié) 比較法學的概念
一、比較的一般含義
二、比較法學的定義
第二節(jié) 比較法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
一、對象和范圍確定之重要性
二、研究對象與研究范圍的區(qū)分
三、比較法學的研究對象
四、比較法學的研究范圍
第三節(jié) 比較法學的性質
一、關于比較法學性質已有的若干觀點
二、比較法學學科性質的再定位
第四節(jié) 比較法學的地位
一、比較法學已有的成績
二、比較法學的世界目的與使命
三、比較法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第二章 比較法學的歷史與發(fā)展趨勢
第一節(jié) 比較法學在國外的發(fā)展軌跡
一、國外比較法學研究的起源
二、國外近代比較法學的初步形成
三、國外現(xiàn)代比較法學的最終形成與比較法學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比較法學在中國的發(fā)展軌跡
一、中國比較法學研究的起源
二、法律比較在中國封建社會的運用
三、中國近代比較法學的初步形成
四、中國現(xiàn)代比較法學的最終形成與當代比較法學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比較法學的發(fā)展趨勢
一、比較方法從一元轉向多元
二、研究對象產生于實踐,擴展于理論
三、研究模式從附屬性、封閉式走向獨立性、跨學科式
四、比較范圍從狹隘走向寬泛
第三章 比較法學的范疇體系
第一節(jié) 法學范疇體系概述
一、范疇及其詞義辨析
二、法學范疇及其體系
三、法學范疇體系的建構
第二節(jié) 比較法學的范疇體系
一、比較法學范疇體系的建構意義
二、比較法學范疇體系的建構可能性
三、比較法學范疇體系的建構原則
四、比較法學范疇體系的建構方法
五、比較法學范疇體系的建構結果
六、比較法學的基本范疇
第四章 法律比較主體
第一節(jié) 比較法學的比較主體
一、主體
二、法律比較主體
第二節(jié) 法律比較主體的比較動機
一、動機的含義及特征
二、動機的層次分析
第三節(jié) 法律職業(yè)者
一、法律職業(yè)者
二、影響法律職業(yè)者比較動機的因素分析
三、法律職業(yè)者進行法律比較的動機
四、建立法律職業(yè)共同體
第五章 法律比較對象
第一節(jié) 法律比較對象的基本理論
一、比較對象的含義
二、比較法學中比較對象的含義及特征
三、比較法學中比較對象的確定
第二節(jié) 法律文明
一、人類文明的一般含義及表征方式
二、法律文明的含義及特征
三、法律文明在比較法學領域的地位及作用
第三節(jié) 法律文明的多樣性以及分類
一、多樣及法律多樣性的含義
二、法律文明多樣性的表征方式
三、法律文明多樣性的原因
四、法律文明的分類
第四節(jié) 物態(tài)法律文明及比較
一、物態(tài)法律文明的內涵
二、法律職業(yè)者及比較
三、法律組織、法律設施及比較
第五節(jié) 精神法律文明及比較
一、精神法律文明的內涵
二、精神法律文明的結構
三、法律心理比較
四、法律意識比較
五、法律思想體系比較
第六節(jié) 制度法律文明及比較
一、制度法律文明的內涵
二、制度法律文明在比較法學上的研究狀況
三、制度法律文明中可比較的范疇
四、法律概念比較
五、法律規(guī)范比較
六、法律體系比較
七、法系比較
第七節(jié) 行為法律文明及比較
一、行為法律文明釋義
二、行為法律文明的分類
三、立法行為比較
四、執(zhí)法行為比較
五、司法行為比較
六、守法行為比較
七、法律監(jiān)督行為比較
八、其他法律行為比較
本章結語
第六章 法律比較方法
第一節(jié) 方法論的概述
第二節(jié) 法律比較方法的一般理論
一、比較的含義及比較方法的意義
二、法律比較方法的基本內涵
三、法律比較方法中的可比性問題
四、法律比較方法存在的問題
第三節(jié) 法律比較方法的分類
一、宏觀比較和微觀比較
二、規(guī)范比較法和功能比較法
三、靜態(tài)比較和動態(tài)比較
四、敘述的比較和評價的比較
五、理論比較方法和應用比較方法
六、對內比較和對外比較
七、文化的比較
八、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
第四節(jié) 法律比較的步驟
第五節(jié) 法律比較方法的作用
一、法律比較方法在理論上的作用
二、法律比較方法在立法上的作用
三、法律比較方法在司法、執(zhí)法和律師事務中的作用
四、法律比較方法對國際法的作用
第七章 法律比較功能
第一節(jié) 功能與法律功能
一、功能概述
二、法律功能
……
第八章 法律比較結果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