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才性與玄理

才性與玄理

才性與玄理

定 價:¥40.00

作 者: 牟宗三 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理論

ISBN: 9787546330341 出版時間: 2010-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3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文集雖未編入牟先生對康德三大批判的中譯本,卻采編了牟先生消化康德與融攝康德的專著,如《現(xiàn)象與物自身》、《圓善論》。牟先生對康德三大批判的譯注工作,持續(xù)十年之久。他隨時比對,隨時查核,幾乎每字每句皆細加考慮,一定要達于表意而且能站得住而后可。他譯注康德書所表現(xiàn)的精誠審識,實已重現(xiàn)了晉唐高僧翻譯佛經(jīng)的風范。他不但譯,還作注,有時一條注文便長達兩三千言。譯注之外,他還另撰專著,來消化融攝康德。這樣的學術精誠.也是古今中外鮮見其比的。

作者簡介

  牟宗三(1909-1995),宇離中,山東棲霞人。中國現(xiàn)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xiàn)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英國劍橋哲學詞典譽之為“當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創(chuàng)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 牟宗三于1927年進入北大,先后師從張申府、熊十力諸先生。1960年去香港,任教于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主講中國哲學、康德哲學等。1974年退休后,專任新亞研究所教授。1995年4月病逝于臺北。主要著有《道德的理想主義》《歷史哲學》《政道與治道》(該三本書以“新外王三書”著稱)《才性與玄理》《心體與性體》《佛性與般若》《圓善論》等,另譯有康德的《道德哲學》《純粹理性之批判》《判斷力之批判》等。

圖書目錄

原版自序一
原版自序二
第一章 王充之性命論
 第一節(jié) 綜述“用氣為性”所函之各種特征
 第二節(jié) “氣性”善惡之分解的展示:諸義并立
 第三節(jié) 《本性篇》辟謬
 第四節(jié) 材質主義之命定主義
第二章 《人物志》之系統(tǒng)的解析
 第一節(jié) “系統(tǒng)的解析”之意義
 第二節(jié) 《人物志》論人是品鑒的:對于才性的品鑒
 第三節(jié) 全幅人性的了悟:品鑒的與道德的
 第四節(jié) 才性的展示:才性與普遍的道德心性
 第五節(jié) 中和之質與偏雜之質:才性之種種姿態(tài)或形相——才性人格之層級
 第六節(jié) 體別與進德:才性系統(tǒng)不能建立進德之學,進德之學所以可能之超越根據(jù)
 第七節(jié) 《人物志》順才性之品鑒,對于英雄有恰當相應之理解,對于圣人無恰當相應之理解
 第八節(jié) 四理與四明:品鑒與智悟——藝術境界與智悟境界
第三章 魏晉名士及其玄學名理
 第一節(jié) “名士”格之出現(xiàn)
 第二節(jié) 正始名士:玄學名理以王、何、荀粲為代表;荀粲之玄遠
 第三節(jié) 王弼之高致
 第四節(jié) 王弼易學之史跡
 第五節(jié) 治易之三系:術數(shù)系、象數(shù)系、義理系;管輅之術數(shù)
第四章 王弼玄理之易學
 第一節(jié) 王弼易學之中心觀念
 第二節(jié) 王弼《乾彖》“各正性命”解
 第三節(jié) 王弼“復其見天地之心”解
 第四節(jié) 王弼之“大衍”義
 第五節(jié) 王、韓之“一陰一陽”解
 第六節(jié) 王、韓之“體用有無”義
 第七節(jié) 王弼之“圣人體無”義
 第八節(jié) 王弼之“圣人有情”義
第五章 王弼之老學——王弼《老子注》疏解
 第一節(jié) “有”、“無”、“玄”:名號與稱謂
 第二節(jié) 道之主宰性、常存性、先在性
 第三節(jié) 道之自然義
 第四節(jié) 綜括前義
 第五節(jié) 道之生成性或實現(xiàn)性:道為“實現(xiàn)原理”之意義
第六章 向、郭之注《莊》
 第一節(jié) 注《莊》之故事
 第二節(jié) 《老》《莊》之同異
 第三節(jié) 向、郭之“逍遙”義
 第四節(jié) 向、郭之“跡冥”論
 第五節(jié) 向、郭之“天籟”義
 第六節(jié) 向、郭之“養(yǎng)生”義
 第七節(jié) 向、郭之“天刑”義
 第八節(jié) 向、郭之“四門示相”義
第七章 魏晉名理正名
 第一節(jié) 魏初名理之緣起
 第二節(jié) “名理”一詞是否單可用于才性?
 第三節(jié) “言意之辨”之緣起
 第四節(jié) 名言能盡意與不能盡意之辨之義理的疏解
 第五節(jié) 中國先秦名家之形名、名實與魏晉之名理究有本質之意義否?
 第六節(jié) 中國先秦名家之名實與魏晉名理之進一步的提煉與規(guī)定
 第七節(jié) 順唐君毅先生之辨進一解
 第八節(jié) 境界形態(tài)下主客觀性統(tǒng)一問題
 第九節(jié) “言意境”與“超言意境”:哲學名理與教下名理之不同以及其與圣證之不同
第八章 阮籍之莊學與《樂論》
 第一節(jié) 阮籍之風格
 第二節(jié) 《達莊論》與《大人先生傳》:對于禮法之反抗
 第三節(jié) 形而上的天地之和之《樂論》
第九章 嵇康之名理
 第一節(jié) 嵇康之風格
 第二節(jié) 嵇康之《養(yǎng)生論》
 第三節(jié) 嵇康之《釋私論》
 第四節(jié) 嵇康之《聲無哀樂論》:純美的和聲當身之樂論
第十章 自然與名教:自由與道德
 第一節(jié) 浮文妨要與崇尚自然:自由與道德之沖突
 第二節(jié) 裴頒之《崇有論》
 第三節(jié) 借黑格爾之言進一解
后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