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特別強調聯(lián)系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社會實際和科技新進展,如教材大大增加或加強了與當今社會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學習內容,尤其那些與當前學生生活、當今社會實際、現(xiàn)代化技術和生產實際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情況、新課題聯(lián)系緊密的學習內容,從而在宏觀上進一步擴大了知識面,擴展了學習廣度。這些內容,對教師來說,許多都是陌生的。如果教師不及時為自己“充電”,那么在教學中學生提出疑問時,教師回答起來就困難了。新教材中大量新內容的出現(xiàn)對教師的知識結構提出了挑戰(zhàn),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充實自己的知識內容。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知識越精深,視野越寬廣,各方面的學科知識越寬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僅是一名教師,而且是一位教育工作者?!笨梢哉f,教師對學科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著教師所要教的內容與如何教,進而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因為沒有人能夠教自己不知道的知識。而一位功底深厚的教師,才能厚積而薄發(fā),駕輕就熟;才能征服學生,并且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起學生對知識、對科學的濃厚興趣。然而,這方面的工具書、參考書在當前相對匱乏。鑒于此,我們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教材為依據,從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出發(fā),組織編寫了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