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涉獵范圍相當廣泛寬闊,尋覓資料有如大海撈針,作者雖然具備身居海外、常在各地漫游的便利條件,但畢竟有其自身肩負的職責必須履行,并非專職環(huán)球采訪的新聞記者,亦非長期漂泊、踏遍全球的旅行家,每到一個地方,來去匆匆,只能走馬觀花。從容一點,也只能下馬賞花,或短暫地與父老鄉(xiāng)親攀談。再加上許多資料僅限于口傳,缺乏文獻記載,即便是現實狀況,例如當地的華裔穆斯林歷史、人口總數,誰能如數家珍地精確講述?怎么能夠苛求作者寫得充分、詳盡、言之鑿鑿呢?我與寶軍雖無緣會晤,但已是常通電話的“神交”,他剛跨入不惑之年,而我早遠越古稀,年齡的差距并不妨礙友誼的建立與發(fā)展。他把書稿寄回祖國,委托我聯系出版事宜,后來又囑我作序。我覺得,寶軍作為一個中國穆斯林青年學者,能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匯集、研究世界各地這一特定領域的情況,日積月累,集腋成裘,梳而理之,貫而串之,編輯成書,愿與讀者共同分享,確實難能可貴。須知東鱗西爪,吉光片羽,都來之不易,都蘊涵著作者的心血與汗水。在卷末,作者還特意增辟了華人穆斯林的聯系資料,搜羅了華人穆斯林有關社團的地址、電話、傳真或網址,為國內讀者提供了對外聯絡的方便條件,用心良苦,也說明此書有其知識性、資料性、可讀性、適用性等特點,自有其發(fā)行流通的價值。當然,將來再版時還可以力爭使全書更充實、更豐滿、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