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理論上有可能產生競爭的問題,但從實際情況看,世界主要國家之間無論如何在經濟上也不是相互競爭的。當然,總是有爭權奪利的斗爭:經濟增長快的國家政治地位趨于上升。因此,在各國之間進行比較是有益的。然而,聲稱中國的增長降低了美國的國際地位,與聲稱中國的增長降低了美國的生活水平是完全不同的,而后者正是有關競爭力的一種華而不實的說法。讓我們說出真相吧: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是個毫無意義的詞。偏執(zhí)于競爭力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危險的。美國的困難主要來自國內;即便世界市場不像現在這樣一體化,美國同樣會陷入目前的困境。GNP中制造業(yè)的比重不斷下降,是由于人們現在購買的產品相對減少;制造業(yè)就業(yè)的下降是由于公司用機器替代工人,更高效地使用在崗工人;工資停滯是因為整個經濟生產率的增長速度放慢;非熟練工人的境況越來越糟是因為高技術經濟越來越不需要他們。在這些問題上,我們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只起了次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