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書中,除了介紹林毅夫的傳奇經歷外,也將介紹林毅夫的學術思想。眾所周知,林毅夫最出名的經濟理論便是“企業(yè)自生能力”與“比較優(yōu)勢”,其論調也與官方保持“高度同步”。若觀察其主張,作為“芝加哥經濟學派”嫡傳弟子的林毅夫,又顯得很“另類”?!爸ゼ痈缃洕鷮W派”的成員堅定地支持新古典經濟學價值理論的經濟分析,在其政策建議中頻現以“自由市場”為基礎的自由主義思想。身為“芝加哥經濟學派”的嫡傳弟子,林毅夫本該對中國經濟改革持偏重于以私有化為核心的改革方案。但我們會看到,無論是其在與張維迎、胡景北還是與楊小凱的數次學術爭論中,林毅夫的所有理論卻一直建構在“國有企業(yè)和土地公有制仍將長期存在的基礎之上”,成為漸進式改革的擁護者。在林毅夫看來,西方經濟理論界所堅持的“先明確私有產權,而后才能有完備的市場競爭和企業(yè)效率”的主張,在中國并不一定完全適用。他在論述經濟理論往往不能解釋中國獨特的經濟現象時說:“經濟學本該是經世濟民之學,是實用科學……”大部分觀點認為,林毅夫是中央的“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推動者。林毅夫認為中國三農問題并不指向土地產權問題,國家可以通過財政杠桿在廣大農村大有可為,例如可以通過公共產品及服務的提供來拉動農村的內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