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者序
前言
作者簡介
第一部分 生物工程與現代生物學概述
開篇 什么是生物工程
O.1 本章目的
0.2 工程與科學
O.3 生物工程
0.4 就業(yè)機會
0.5 生物工程中的倫理問題
第1章 生命系統(tǒng)中的細胞、元素與分子構件
1.1 本章目的
1.2 細胞的起源與多樣性
1.3 細胞的元素與分子成分
1.4 攜帶信息的分子
1.5 基于分子的唯一性與可互換性決定的細胞分類
1.6 細胞解剖
1.7 細胞的生存方式
1.8 病毒
1.9 朊病毒
第二部分 生命系統(tǒng)中的系統(tǒng)原理
第2章 物質守恒、循環(huán)及動力學
2.1 本章目的
2.2 開放與封閉系統(tǒng)
2.3 定常與非定常狀態(tài)
2.4 質量守恒的應用
2.5 物質的再利用及其分流與凈化
2.6 動力學
2.7 非定常質量守恒
2.8 摩爾、分子式與氣體成分
第3章 協(xié)調功能系統(tǒng)的必要條件和特點
3.1 本章目的
3.2 化學反應的加速
3.3 驅動非自發(fā)過程的能量
3.4 控制系統(tǒng)與通訊系統(tǒng)
第4章 生物能學
4.1 本章目的
4.2 生物能的單位
4.3 熱與潛熱
4.4 不同標度下的熱力學第一定律
4.5 能量守恒與第一定律
4.6 人類范圍內的生物能學
4.7 細胞層次的能量產生、儲存與傳導
4.8 細胞能量的典型值
4.9 復雜化學能(可選內容)
4.10 電化學勢的計算與應用(可選內容)
4.11 為什么釋能反應與ATP形成之間的耦合是不完善的(可選內容)
4.12 膜激發(fā)能在生物學與醫(yī)學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 生物分子與細胞的基礎及其工程應用
第5章 催化和調控的分子基礎
5.1 本章目的
5.2 生物學中的結合
5.3 結合是動態(tài)的
5.4 發(fā)生結合的幾種場合
第6章 分子結合現象分析
6.1 本章目的
6.2 問題形成與解決的通用策略
6.3 單配體單結合點系統(tǒng)
6.4 如何決定自由配體的濃度
6.5 結合計算的例子
6.6 酶催化結合分析
6.7 具有多個結合點的蛋白質
6.8 生命系統(tǒng)設計與工作的進一步思考
第7章 生物分子技術的應用和設計
7.1 本章目的
7.2 結合的應用
7.3 酶催化的應用
7.4 食物加工中酶的應用
7.5 生物資源工程
7.6 化學武器防護與毒化學銷毀中的酶固定技術
第8章 細胞技術與生物信息學基礎
8.1 本章目的
8.2 微生物代謝工程
8.3 組織工程
8.4 基因治療與DNA疫苗
8.5 生物信息學中的實驗
8.6 生物信息學中的計算:基于本征值的方法
8.7 展望
第四部分 醫(yī)學工程
第9章 組織與功能簡介
9.1 本章目的
9.2 人體基本參數
9.3 消化系統(tǒng)
9.4 循環(huán)系統(tǒng)
9.5 心臟結構與功能
9.6 血液中物質的儲存與清除
9.7 活動的協(xié)調:內分泌系統(tǒng)
9.8 生物醫(yī)學工程能做什么
第10章 生物力學
10.1 本章目的
10.2 散步時功的消耗
10.3 最優(yōu)化的例子:輸出功最小時的步長
10.4 人機工效分析中的無量綱化結果
10.5 使用簡單結果解決復雜問題
第1l章 生物流體力學
11.1 本章目的
11.2 流體流動的力學
11.3 水與血液
11.4 例子:注射藥物需要多大的力
11.5 例子:心臟做功與發(fā)動機馬力的比較
11.6 例子:紅細胞上的應力
11.7 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操作與設計
11.8 生物醫(yī)學工程的應用、成就與挑戰(zhàn)
第12章 生物材料學
12.1 本章目的
12.2 生物材料的三種可量化基本特征
12.3 機體對傷口的響應
12.4 免疫系統(tǒng)防御
12.5 力學特性在生物材料中的作用的例子
12.6 生物材料工程中通過表面改進減少凝血的策略
12.7 與生物材料相關的免疫問題
第13章 藥劑動力學
13.1 本章目的
13.2 藥物動力學建?;A
13.3 藥物動力學模型的局限性及其可預見性的提高
13.4 附錄:藥物動力學模型的求解
第14章 無創(chuàng)傳感與信號處理
14.1 本章目的
14.2 核磁共振物理學
14.3 信號處理:轉化原始信號為可用信息
14.4 核磁共振的應用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