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是對知識的探尋,對學科、學說和方法論的鉆研,對客觀規(guī)律的學科化論證以及對知識的傳播和新知識的普及、宣傳。1958年后,先后在上海社會科學院(以下略稱為上海社科院)院刊室、學術情報研究室、中共中央華東局理論研究班(學習)、華東局內部理論刊物編輯部、市委研究室、信息研究所、新學科研究中心、哲學所《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編輯部(返聘)等學術單位和研究部門工作,時間長了,接觸多了,引起對學術的興趣,用學術眼光觀察問題,與學術結下了不解之緣。那時,我是一個20來歲的小青年,現(xiàn)在已經是70開外的老人了。驀然回首,感慨萬千!我做夢都沒想到會以“學術”為自己終身職業(yè)!后來細心想一想,學術工作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大概這就是我的學術緣分、學術人生吧!古代《巴比倫猶太教法典》中說過這樣一段話:“一個學者勝過一個以色列國王,因為一個學者去世了,沒人可以替代他,而一個以色列國王去世了,所有的以色列人都是合格的人選。”此話不無道理,是對學者的最高評價。我是一個普通職工,能以“學術”為自己的終身職業(yè),感到高興、榮耀和自己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