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
《牛虻》故事
1958年
《青春之歌》的出版波折
1961年
十萬零一個為什么
——《十萬個為什么》背后的故事
革命文學的加工廠:中青社對《紅巖》的加工和修改
1963年
四十二年磨一劍
——記《牽自成》的寫作和出版
1973年
圣人的苦役
——《現代漢語詞典》的編纂、出版歷程
1977年
“星火”是這樣“燎原”起來的
1980年
《圍城》:被“活埋”三十年后終于重見天日
1981年
從三十年到三年
——1981年版《魯迅全集》的誕生
古華和他的《芙蓉鎮(zhèn)》
《傅雷家書》:重拾文化和知識的尊嚴
1982年
黃仁宇、黃苗子和我
——記《萬歷十五年》在中華書局的出版
1984年
《情愛論》:沖破讀書的禁區(qū)
敢為天下先
我與上海譯文版《百年孤獨》
感動共和國
——《高山下的花環(huán)》出版前后
1985年
我與朦朧詩的一段因緣際會
1986年
花城版《丑陋的中國人》出版前后
《隨想錄》全本,“講真話”力透紙背
1988年
平凡的世界輝煌的人生
《雍正皇帝》一書出版前后
1991年
《王朔文集》出版始末
1992年
《文化苦旅》:從冷落走向暢銷
1993年
我與陳忠實和他的《白鹿原》
1994年
《金庸作品集》:創(chuàng)造大眾讀物的經典
《顧準文集》出版前后
1998年
《活著》:一部純文學作品的熱銷
我與《海巖文集》
2000年
我編《三重門》的前前后后
亨廷頓的問題之碑
——關于《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
2003年
一個出版新品牌的誕生
——《話說中國》編纂出版歷程追蹤
2005年
“哈利·波特”:一套超級暢銷書的誕生
2006年
《世界是平的》編輯感悟
《于丹(論語)心得》的啟示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