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惠施“南方無窮而有窮”、“今日適越而昔來”之類的怪異命題,還是公孫龍“堅未與石為堅而物兼,未與物為堅而堅必堅”、“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之類的晦昧思致,其在兩千多年的冷遇中幾乎一直懸若啞謎。前賢或蔑稱之以“辟言”(荀況)、“詭辭”(揚雄),今人對之亦多有“幫閑”(郭沫若)、“詭辯”(侯外廬)之譏。間或有知者探其幽趣而不無所得,但神思所至以達于通洽、貫綜之領悟則終嫌未足?!睹溢o疏解:惠施公孫龍研究》以“名”的自覺為主導線素,系統(tǒng)、扼要而深入考繹了先秦諸子的名辯意識,并以此為背景對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公孫龍諸多奇詭而耐人尋味的論題作了可能盡致而略成一家之言的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