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是用鈷料在瓷胎上繪畫后罩透明釉燒成的,幽青翠麗的青花和瑩潤如玉的釉面形成強烈對比,給人以寧靜舒美又深沉寬廣的視覺享受。青花瓷的出現可追溯到大唐盛世,在揚州出土過充溢著異域情調的青花瓷枕殘片和其他標本,這是當年專供出口的貿易瓷。在廣東、浙江和江西,曾發(fā)現過一些兩宋時代的青花瓷。這些唐宋青花瓷在工藝上非常稚拙,帶有初創(chuàng)的不成熟性,屬原始青花瓷。元代的建立打破了唐宋以來原有的社會秩序,疆域的擴大和制度的變異,使經濟能在更廣闊的背景中運行并獲得新的活力。因戰(zhàn)亂造成農民、商人和手工業(yè)者的遷移,使唐宋時期各地積累下來的制瓷經驗得以交流和升華。北方磁州窯成熟的彩繪方法和南方景德鎮(zhèn)優(yōu)異的胎釉工藝相結合,為青花瓷的誕生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前提。當元代因外貿的擴大而帶來新的商業(yè)契機時,用鈷料繪畫的青花瓷便在景德鎮(zhèn)奇跡般地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