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倫理學的定義、任務與方法
一、道德、倫理與倫理學
1.道德的涵義
2.道德的類型
3.倫理學是研究道德現(xiàn)象的哲學
二、倫理學的研究任務
1.道德存在的必然性根據(jù)
2.道德的基本職能和倫理學研究的任務
三、倫理學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1.倫理學研究的意義
2.倫理學研究的方法
上編 中西倫理思想史的邏輯考察
第一章 中國古代倫理思想發(fā)展的邏輯考察
一、倫理學的出發(fā)點:人性的善惡之辯
1.性善論
2.性惡論
3.性無善惡論
4.性有善有惡論
二、倫理學中的義利、欲理、人我、志功、生死之辯
1.義利之辯
2.欲理之辯
3.人我之辯
4.志功之辯
5.生死之辯
三、倫理學的歸宿:理想人格的培養(yǎng)造就
1.“仁義”的理想人格
2.“兼愛”的理想人格
3.“無為”的理想人格
4.“空靈”的理想人格
第二章 西方倫理思想史的邏輯考察
一、理性主義:以理性原則探討幸福與“至善”的理論
1.知識與美德的一致性
2.道德表現(xiàn)為理性對情欲的節(jié)制
3.合理利己主義是可能的
4.幸福、“至善”是理性指導下的生活
二、非理性主義:反叛理性傳統(tǒng),崇尚意志、情感、直覺、本能的理論
1.理性不能為道德確立普遍準則
2.道德的本質是非理性的心理過程
3.利己主義是人的本性
三、信仰主義:把道德的“善”歸結為上帝的理論
1.道德來自上帝的戒律
2.愛上帝是道德的最終信仰和希望
3.道德的“至善”就是走向上帝
下編 倫理學基本理論與邏輯體系的探尋
第三章 道德的起源與倫理學的邏輯起點
一、道德的起源之謎
1.道德起源問題上不同觀點的紛爭
2.道德起源的可能圖景
二、道德起源問題的邏輯分析
1.人性中的理性與獸性
2.道德理性:人性對獸性的超越
3.人是道德的動物
三、人性問題與倫理學的邏輯起點與終點
1.倫理學對人性問題研究的意義
2.以德性塑造人性
3.道德:人性向善的實踐理性
第四章 道德的本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
一、道德的一般本質和特殊本質
1.道德的一般本質和相對獨立性
2.道德的特質:以“精神-實踐”方式把握世界
3.道德的特殊作用
二、道德與其他文化形態(tài)的關系
1.道德與法
2.道德與政治
3.道德與藝術
4.道德與宗教
三、道德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進步趨勢
1.道德的意識形態(tài)性和客觀性
2.道德規(guī)律的基本內容
3.道德發(fā)展的進步趨勢
第五章 倫理學的基本問題:自由人性與規(guī)范必然性之關系
一、倫理學的基本問題:爭議與結論
1.倫理學基本問題上的不同觀點爭論
2.倫理學基本問題的結論:自由人性和規(guī)范必然性的關系
3.自由人性和道德規(guī)范必然性的關系問題之所以成為倫理學基本問題的根據(jù)
二、自由人性與必然規(guī)范:歷史與現(xiàn)實的考察
1.自由與必然問題的倫理思想史考察與評析
2.道德生活實踐中的自由與必然之關系
3.理性與意志:自由人性的心靈保障
三、個體道德的歷程:從必然走向自由
1.個體道德:必然與自由的結晶
2.個體道德的實踐歷程
3.從規(guī)范走向心靈的自由
4.在“自我立法”中獲得更多的自由
第六章 道德意識的內容、結構與發(fā)展階段
一、道德意識:對善與惡的認知
1.善與惡的涵義
2.善惡觀的具體表現(xiàn)
3.形成完備、成熟、穩(wěn)定的善惡意識
二、道德的自我意識和結構
1.道德與道德自我意識
2.道德意識的結構:認知、情感和意志
3.道德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三、道德意識的發(fā)展:自發(fā)、自覺和自由
1.道德意識發(fā)展的階段
2.擁有成熟的道德意識
3.道德意識的自由是道德實踐自由的主體條件
第七章 道德實踐中的行為選擇
一、道德行為選擇的可能性與根據(jù)
1.行為與道德行為
2.道德行為的選擇
3.道德行為的自由與責任
二、道德義務:道德行為選擇的心理機制
1.義務是被意識到的道德責任
2.義務感在道德行為選擇中的作用
3.如何進行道德義務的選擇
三、道德沖突中的行為選擇
1.道德沖突的涵義及表現(xiàn)
2.道德沖突與自由選擇
3.道德沖突的解決:目的與手段的選擇
第八章 道德評價的標準與形式
一、道德評價中的動機與效果
1.道德評價的涵義及作用
2.道德評價:動機和效果的統(tǒng)
3.道德評價中的真、善、美問題
二、道德評價的外在形式:社會輿論
1.社會輿論的評價力量
2.社會輿論與內心信念的相互作用
3.榮譽在道德評價中的特殊作用
三、道德評價的內在形式:良心
1.良心的內涵及本質
2.良心的“道德-心理”特點
3.良心的道德心理控制作用
第九章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yǎng)
一、道德教育的過程與方法
1.道德教育的任務與意義
2.道德教育的過程及本質特征
3.道德教育的方法:社會教育與自我教育
二、道德修養(yǎng):可能性與現(xiàn)實性
1.道德修養(yǎng)的可能性與實質
2.“慎獨”:道德修養(yǎng)方法和境界的統(tǒng)一
3.道德修養(yǎng)的環(huán)節(jié):內省、立志和實踐
4.道德修養(yǎng)的現(xiàn)實境界和理想境界
三、道德教育和修養(yǎng)的具體領域
1.社會公德的教育與修養(yǎng)
2.職業(yè)道德的教育與修養(yǎng)
3.愛情及婚姻家庭道德的教育與修養(yǎng)
第十章 倫理學的理論與實踐歸宿:理想人格的塑造
一、理想的追求與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
1.人的本質與人生的理想
2.人生理想的批判與建構
3.幸福:人生理想的追求與實現(xiàn)
二、真、善、美的理想人格塑造
1.人格的現(xiàn)實與理想
2.理想人格塑造中的真、善、美統(tǒng)
3.中西文化比較視閾下的理想人格追求
4.理想人格追求中的個性塑造
三、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峙中造就理想人格
1.理想人格追求中的痛苦與歡樂
2.失敗與成功的人生體驗
3.生與死的超越:不朽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