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
“選精”、“集粹”與“宋代江南農業(yè)革命”——對傳統(tǒng)經濟史研究方法的檢討
回眸百年敦煌學再創(chuàng)千年新輝煌
2001年
破解千古疑案填補歷史空白《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我國歷史紀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20世紀的史學成就【兩篇】
20世紀中國史學及史學名著
20世紀西方史學及史學名著
中國古代的邊疆與邊疆政策
清朝遜國90年祭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歷史命運
蘇共亡黨十年祭
一代盛世曠世巨典——關于大型清史的編纂
2002年
人民選擇了共產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民眾反蔣擁共心態(tài)研究
二戰(zhàn)后西方歷史學的發(fā)展趨勢
我國環(huán)境變化的歷史過程及其特點初探
開拓中國思想史研究
2003年
從新本《中國共產黨歷史》看紅軍西路軍歷史真相
揭開懸棺之謎
思想史:既做加法也做減法
人地關系研究【兩篇】
明清時期的農業(yè)墾殖與環(huán)境惡化
長江三峽人地關系的歷史思考
論中國古代的盛衰巨變
中國早期文明的起源模式與演進軌跡
2004年
蘇聯30年代大清洗研究【兩篇】
斯大林時期鎮(zhèn)壓規(guī)???br />從檔案材料看蘇聯30年代大清洗數字的夸大
論漢代的民族“和親”并非民族間的政治聯姻——釋兩漢時期民族“和親”之含義
全球化、族群認同與歷史教育
打破分割促進融合——對歷史學學科建設的一點思考
水利制度史研究【兩篇】
中國水權制度的歷史特點及其啟示
清代河西走廊的水資源分配制度
《三國演義》是怎樣塑造劉備形象的
五千年來中國西部水環(huán)境的變遷
2005年
長征中“毛張周”領導體制是怎樣形成的
阿房宮考古及反思【兩篇】
阿房宮:秦代的“半拉子”工程
觀念中的歷史與歷史的真實
20世紀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問題的探索
兩個中國之命運的決戰(zhàn)——1976:從天安門事件到粉碎“四人幫”
中國馬克思主義以人為本價值觀的崛起——兼論中國共產黨價值觀的三次轉換
中國敦煌學研究與國際視野
遙制——蔣介石手令研究
關于中日歷史認識問題的思考
2006年
民國學界老輩學人的學術傳承
“中國行政區(qū)劃的歷史回顧與改革展望”筆談【三篇】
從習慣線到法定線:我國政區(qū)界線性質的變遷
尊重歷史立足現實
從歷史的角度看當代行政區(qū)劃層級與幅員改革之必行
中國傳統(tǒng)救災體系芻議
毛澤東談魏晉南北朝
2007年
如何看待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所犯的錯誤
中國民族思想的概念及發(fā)展脈絡
輝煌的中華早期文明
詩與真:歷史與歷史學何兆武講校文
從國際體系的視角再論雅爾塔體系
2008年
中華民族是怎樣形成的
“她”從哪里來?——現代女性指稱的源流考釋
“20世紀中國史學”是如何被敘述的?——對學術史書寫客觀性的一種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