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前,“煙瘴荒蠻”成為中原士人對嶺南地區(qū)認識的刻板形象,突出了嶺南文化的獨特性;明代以后,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嶺南因商品經濟的發(fā)達,在中原士人眼中又成為“腥膻逐利”的淵藪。因此,嶺南進入中原人視野之后,幾乎始終是以“另類”的角色存在,從而漸漸塑造了嶺南獨特的區(qū)域文化特色。正因如此,“嶺南學”的提出與建設也就勢之必然,并越來越吸引人們的關注,研究隊伍不斷壯大、話題不斷深入。女性盡管在“嶺南學”建設中引起了一些學者的注意,但這與女性對嶺南歷史發(fā)展的貢獻相比,還遠遠不夠。中國歷史文獻的書寫幾乎全出自男性之手,女性在歷史上始終處于失聲的狀態(tài),即使偶爾發(fā)出幾聲吶喊,也得不到男權社會的支持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