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GRE Issue寫作題庫
第二章 GRE Issue寫作論證論據素材庫
第一大類 社會發(fā)展類
001 社會發(fā)展的三大理論
002 社會發(fā)展階段Ⅰ:殖民主義
003 社會發(fā)展階段Ⅱ:工業(yè)革命
004 社會公正的概念
005 社會公正的內涵
006 對社會公正的反對
007 對社會公正的批評
008 社會契約與契約理論
009 對社會契約的違反
010 社會理論:機會均等
011 實現機會均等是困難的
012 社會福利
013 福利社會
014 七大社會福利類型
015 司法機關和社會福利
016 人類發(fā)展理論
017 社會進步指標
018 社會進步與政府干預以及兩大社會類型
019 技術進步有賴于其他社會組織
020 社會進步與技術革新
021 社會進步的限制因素
022 資源對社會進步的制約及四大資源
023 物質資源和非物質資源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
024 非物質資源可以提高物質資源的生產力
025 社會文化進化論
026 人口與社會相互影響
027 社會體系受到人口的影響
028 三大概念:社會地位、階層權利、政治權力
029 社會機動性與社會地位
030 社會數字劃分的標準及其三大指標
031 工業(yè)化之前的社會
032 工業(yè)化帶來的問題
033 自然生存狀態(tài)與社會
034 六大基本自由
035 思維創(chuàng)造性與技術
036 互聯網使用的四大障礙
037 完美競爭的概念及其三大要素
038 不同文化社會對極端行為的態(tài)度
039 生活水平的概念
040 競爭與合作
041 個人主義
042 社會責任感
043 社會改革運動和社會激進運動
044 公眾知識分子的社會作用
045 知識分子的社會作用
第二大類 行為類
001 動機的概念
002 動機的類型
003 動機和情感
004 動力的減弱
005 內在驅動和外在刺激
006 內在動機與內在驅動學生的三大特征
007 態(tài)度改變的影響因素
008 影響態(tài)度改變的四大因素
009 情感對行為的影響
010 情感和態(tài)度改變
011 情感訴求的組成
012 影響情感訴求的四大因素
013 行動理論
014 行為的回報和強化
015 選擇的定義
016 選擇的自由性
017 選擇理論的十大公理
018 選擇的自由性
019 影響自由意志的兩大因素:意識和下意識
020 弗洛伊德觀點:影響決策的三大要素
021 弗洛伊德觀點:選擇的自由性及阻止自由意志的三大因素
022 人的局限性
023 征服是人的局限性的結果
024 自我控制
025 自我意象的概念
026 影響自我意象的四大因素
027 自我意象與思維模式
028 自我意象與動機和世界觀
029 自我意象與行為
030 團體行為不是個人行為的加和
031 “霍蘭德編碼”的六大個性類別
032 團體對行為的影響
033 行為學家關于個性決定行為的理論
034 社會和階層對行為的影響
035 理性選擇理論
036 人們?yōu)槭裁醋駨纳鐣?guī)范
037 理想追隨者的十六大原則
038 責任承擔
039 社會學習理論
040 決策的概念
041 自由意志
042 真正的自由及其兩大要素
第三大類 教育類
001 教育的三大目的
002 教育面臨的問題:知識快速更新、全民教育的普及、個性化教育的實施困難
003 教育中的三大爭議
004 解決教育難題的途徑
005 人口增長帶來的教育問題
006 學生數量增加與教育解決方案
007 正規(guī)教育體系的兩大基本假設
008 情商的定義及其四大內涵
009 亞里士多德觀點:情商
010 情商是后天培養(yǎng)的
011 情商與創(chuàng)造性
012 自尊與情商
013 樂觀主義與情商
014 情商與成功
015 情商與壓力
016 情商與發(fā)怒
017 高情商者的十大習慣
018 高情商者的特征
019 高情商者和低情商者的特征
020 智商與情商
021 智力的定義
022 智力的定義及其四大因素
023 個性化教育的實現
024 個性化教育和有效學習
025 孩子的教育
026 一種新的個性化教育模式
027 教師在學習中的作用
028 行政和社區(qū)在學習中的作用
029 全國性基本課程表
030 教科書的統治地位
031 計算機互動課程的應用
032 計算機學習材料的評估
033 高度互動軟件
034 如何有效利用計算機
035 政治對教育的影響
036 高等職業(yè)教育
037 免費教育
038 競爭是教育中的一個因素
039 多學科概述
040 跨學科整合各學科知識
041 傳統教育
042 正規(guī)學習
043 社區(qū)大學的優(yōu)點
第四大類 科技類
001 網絡的作用
002 網絡帶來的機遇
003 互聯網不能替代真實的人際交流
004 互聯網催生了“獨立自主的個人”
005 互聯網可以滿足人們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006 網絡的危害
007 網絡對孩子的危害及審查網絡的必要性
008 網絡審查的必要性
009 信息技術的誕生
010 信息時代帶來大量與信息產業(yè)相關的工作機會
011 信息時代帶來的變化
012 對信息技術的政策回應
013 數字革命的后果
014 移動電話對社會的影響
015 技術的發(fā)展
016 技術進步的三大階段
017 技術對社會和環(huán)境的影響
018 技術革命的重要性及其對社會的九大影響
019 技術的自我發(fā)展
020 技術提高了人類生存條件還是惡化了人類生存條件
021 政府對抗技術負面影響的作用
022 科學的界定
023 科學的哲學
024 人們對科技對環(huán)境危害的嚴重性認識不足
025 科技對家庭的影響
026 科技對家庭結構和態(tài)度的影響
027 科技對勞動力的影響
028 科技對社區(qū)的影響
029 科技改變了社會關系
030 科技是否導致了人情疏離
031 科學發(fā)明依賴于過去的知識積累
032 科學的公開性
033 科學解釋
034 科學推理的可行性
……
第五大類 學習類
第六大類 政治類
第七大類 文化類
第八大類 藝術類
第九大類 歷史類
第十大類 傳媒類
第十一大類 環(huán)保類
第十二大類 法律類
第十三大類 國家制度建設類
第十四大類 心理類
第十五大類 素質品德類
第十六大類 倫理道德類
第十七大類 經濟類
第十八大類 商業(yè)類
第十九大類 哲學類
第二十大類 書籍理論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