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完成這部著作的動機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對軍事歷史的由衷熱愛。古今士子對于議論兵戎之事多有濃厚的興趣,正如李賀詩云:“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我早年在北京師范學院(今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就讀時,曾聽過寧可先生講授的《中國歷史的地理環(huán)境》一課,老師縱論古今形勢之演進,屢出妙語灼見,滿堂學子為之傾倒,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畢業(yè)任教以后,有幸分配在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研究室接受寧可先生的專業(yè)指導,后又在其門下攻讀博士學位,耳提面命,獲益良多。先生曾推薦閱讀英國學者麥金德的名著《歷史的地理樞紐》,并指出可以結合中國歷史上的東西對立和南北對峙局面來研究軍事樞紐問題。在這一思路的啟發(fā)下,我將自己的博士論文題目擬為《先秦戰(zhàn)略地理研究》,遂奠定了探討此項課題的決心。由于《中國古代戰(zhàn)爭的地理樞紐》這一題目所包含的內容過于浩繁,夏商以來至明清垂垂四千余年,所涉及的軍事重鎮(zhèn)不可勝數,以個人渺渺之身來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如莊子所言“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另外,現代學者亦對于歷代兵家要地多有論述,如何在前人的成果基礎上取得創(chuàng)新和突破,也是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有鑒于此,我在動手寫作之前曾對這項課題的研究范圍和切入角度做了一番詳細的思索,特向讀者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