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持本書作為經典的生命力,在上一譯本——《解釋性交往行動主義——個人經歷的敘事、傾聽與理解》——的基礎上,我們組織譯、校者經過進一步加工處理,推出該書的新譯本,并更名為《解釋互動論》。作者從解釋互動論的視角,嘗試將普通人問題重重的生活經歷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互動論者所要做的即是去解釋生活世界的種種意義與表象。該項研究所采取的方法則包括表演性文本、自我民族志、詩歌、小說、開放的創(chuàng)造性訪談、文獻分析、語義學、生活史研究、自我故事、參與式觀察和深度描述等。本書以下面三點假設作為謀篇布局的基礎:第一,在人類經驗的世界中,唯一存在的是解釋。第二,將日常生活中的解釋呈現(xiàn)出來,人們就可以達成理解,那些旨在解決社會問題的計劃也能得以更加有效的實施。第三,所有的解釋都是暫時性的,永遠處于未完成狀態(tài)。因此,本書鼓勵讀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來理解解釋互動論到底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