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史現代中國文學(1949-2008)

現代中國文學(1949-2008)

現代中國文學(1949-2008)

定 價:¥45.00

作 者: 李新宇 主編
出版社: 南開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310031948 出版時間: 2009-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417 字數:  

內容簡介

  《現代中國文學(1949~2008)》所講述的是1949年以來的中國文學,也就是長期以來一般所說的“中國當代文學”。我們之所以不再使用“中國當代文學”這個概念,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作為20世紀50年代特定背景上臨時采用的一個概念,它并不適用于文學史對一個歷史階段的命名。原因眾所周知,所謂當代,即當下的時代,是正處其中而尚未過去的時代,但時光流逝,當代的具體時間所指無時不在更替之中,一些內容很快就會成為過去,與當代漸行漸遠。從這個意義上說,當代文學這個概念在開始使用時是適用的,因為它所指稱的對象那時剛剛發(fā)生,的確是當下的文學,但在60年之后的今天,仍把半個世紀之前的文學稱作“當代文學”,就多少有些勉強。作為一門課程或一個研究方向,如果說這個概念現在還勉強可用的話,再過幾十年,把一百年前的文學稱作當代文學,就更說不通了。所以,這個命名遲早要改變。二是根據過去對于中國當代文學性質的規(guī)定,它已經不能容納今天我們所必須面對的全部內容。在20世紀50年代,1949年之后的文學被定名為中國當代文學,是從它所顯示的不同于現代文學的新的性質著眼的,也是與當時意識形態(tài)建構的要求相一致的,所以,所謂當代文學,也被稱作“新中國文學”或“社會主義文學”,其具體特點就是文學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堅持民族化和大眾化的方向。這種性質持續(xù)了大約三十年,但在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之后,文學自身和外部環(huán)境卻已發(fā)生了很大改變,如果固守中國當代文學的性質和特點認定,改革開放30年來的“新時期文學”大多會無處容身。而且,按照過去對中國當代文學性質的認定,它既然是“新中國”的文學或“社會主義”的文學,當然不包括我國臺灣文學和港澳文學在內。而在今天,雖然臺灣文學和港澳文學并未改變它自身的性質,我們卻已經沒有理由繼續(xù)把它排除在中國文學之外。

作者簡介

暫缺《現代中國文學(1949-2008)》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文學轉型與范式重構
第一節(jié) 新規(guī)范的確立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作隊伍的新舊交替
第三節(jié) 新面貌的初步形成
第四節(jié) “雙百”方針與突圍的潮流
第五節(jié) “文藝大躍進”與“兩結合”創(chuàng)作方法
第六節(jié) 走向“文革文學”
第二章 頌歌與戰(zhàn)歌
第一節(jié) 十七年詩歌概述
第二節(jié) 賀敬之:宏大抒情模式的建構
第三節(jié) 郭小川:戰(zhàn)士與詩人之間
第四節(jié) 聞捷等人的詩意探尋
第五節(jié) 艾青:失敗與成功的啟示
第六節(jié) 流沙河等人的探索與突破
第三章 小說(上):幾種不同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題材與風格的時代選擇
第二節(jié) 趙樹理及其追隨者的方向
第三節(jié) 孫犁等人的藝術追求
第四節(jié) 農村現實題材與李準等人的創(chuàng)作
第五節(jié) 革命歷史題材與峻青、王愿堅的小說
第六節(jié) 主流之外的另類
第四章 小說(下):幾部長篇代表作
第一節(jié) 《紅旗譜》與革命史詩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業(yè)史》與農業(yè)合作化敘事
第三節(jié) 《青春之歌》與知識分子道路
第四節(jié) 《艷陽天》與階級斗爭想象
第五節(jié) 《李自成》與歷史小說的新模式
第五章 曲折行進的散文寫作
第一節(jié) 十七年散文概況
第二節(jié) 巴金、冰心等老一代作家的散文
第三節(jié) “散文三大家”:楊朔、秦牧、劉白羽
第四節(jié) “三家村”雜文及其他
第五節(jié) 魏巍、徐遲等人的報告文學
第六章 風云變幻的戲劇舞臺
第一節(jié) 十七年戲劇創(chuàng)作概況
第二節(jié) 老舍、田漢、郭沫若等人的歷史劇
第三節(jié) 干預生活的“第四種劇本”
第四節(jié) 《霓虹燈下的哨兵》等“社教”劇
第五節(jié) 戲曲改編及其成果
第六節(jié) “京劇現代戲”
第七章 “文革”時期的文學
第一節(jié) 文學園地的浩劫
第二節(jié) 紅衛(wèi)兵詩歌
第三節(jié) “革命樣板戲”
第四節(jié) 浩然等人的小說
第五節(jié) “文革”后期的詩與電影
第八章 地底的文學潛流
第一節(jié) 關于“地下”文學
第二節(jié) 下鄉(xiāng)知青與地下詩歌群落
第三節(jié) 手抄本小說

第九章 改革開放與文學的復興
第一節(jié) 尾聲與序幕
第二節(jié) 作家隊伍的重建與現實主義的復蘇
第三節(jié) 回歸“人的文學
第四節(jié) “85新潮”與多元格局的形成
第十章 復活的詩歌
第一節(jié) “歸來的詩人”與現實主義詩潮
第二節(jié) 北島、舒婷等人的“朦朧詩
第三節(jié) “新生代”詩歌群體
第四節(jié) 女性詩歌的藝術建構
第十一章 小說(上):現實主義大潮
第一節(jié) 劉心武等人的“傷痕小說
第二節(jié) 高曉聲、張賢亮等人的歷史反思
第三節(jié) 蔣子龍、柯云路等人的改革小說
第十二章 小說(下):新潮小說及其流變
第一節(jié) 王蒙、宗璞等人的嘗試
第二節(jié) 韓少功、阿城等人的尋根小說
第三節(jié) 劉索拉等人的“現代派”小說
第四節(jié) 莫言、殘雪等人的小說
第五節(jié) 馬原、余華等人的小說
第十三章 散文的復蘇與收獲
第一節(jié) 機遇與挑戰(zhàn)
第二節(jié) 巴金的隨想錄
第三節(jié) 孫犁、丁玲等人的散文
第四節(jié) 賈平凹等散文新秀
第五節(jié) 徐遲等人的報告文學
第十四章 戲劇創(chuàng)作的多元景觀
第一節(jié) 戲劇復興和發(fā)展概觀
第二節(jié) 崔德志等人的社會問題劇
第三節(jié) 沙葉新等人的探索
第四節(jié) 現代派戲劇的探索
第五節(jié) 錦云的《狗兒爺涅槃》
第十五章 世紀之交的演變與分化
第一節(jié) 創(chuàng)作隊伍的更新
第二節(jié) 市場經濟下的文學流向
第三節(jié) 理論批評的新導向
第十六章 世紀之交的小說
第一節(jié) 新歷史小說
第二節(jié) 私人敘事與身體寫作
第三節(jié) 市場背景下的新市民小說
第四節(jié) 現實主義沖擊波
第五節(jié) 底層文學
第十七章 世紀之交的散文
第一節(jié) 世紀之交的“散文熱
第二節(jié) 學者散文與文化散文
第三節(jié) 張承志、史鐵生等人的散文
第四節(jié) 邵燕祥、牧惠等人的雜文
第五節(jié) 世紀之交的思想隨筆
第十八章 世紀之交的詩歌
第一節(jié) 90年代以來的詩歌概況
第二節(jié) 詩歌的知性美與知識分子精神
第三節(jié) 平民化傾向和日常生活的審美空間
第四節(jié) 新世紀網絡詩歌的興起
第十九章 臺灣文學概況
第一節(jié) 發(fā)展概述
第二節(jié) 白先勇、陳映真等人的小說
第三節(jié) 余光中等人的詩
第四節(jié) 散文:從梁實秋到龍應臺
第二十章 港澳文學概況
第一節(jié) 發(fā)展概述
第二節(jié) 劉以鬯、李碧華等人的小說
第三節(jié) 舒巷城、也斯等人的詩
第四節(jié) 散文創(chuàng)作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