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的邊界是行政區(qū)劃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中國幾千年的行政區(qū)劃史中,同一層級的行政區(qū)域之間逐漸從模糊的區(qū)分過渡到相對明確的界限,但卻未曾劃定精確的界線。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加強法制化建設,制定并頒布了Ⅸ省市縣勘界條例》,逐步對全國范圍內各級行政區(qū)進行勘界。本著作主要是從政治地理的角度,以民國時期為背景,以省級行政區(qū)域界線為基礎,復原民國時期安徽省界變動的過程,歸納變動的類型,探究在省界變動中政治過程對地理區(qū)域的影響。本書將安徽省界變遷歸納為四種類型,第一類為整縣改隸,展現了縣級政區(qū)變動過程中自然、行政、文化、經濟等各類因素所起的作用。第二類為模糊界限向精確界線的轉變過程,這其中包括兩種形式,其一為兩省之間共有的湖泊如何劃分界線;其二為兩省之間以山為界,如何進行具體的界線劃分。第三類為兩省之間劃出一定的相鄰地域所設置的新縣,應該歸屬哪一省以及依省界而設的新縣對省界區(qū)域政治控制的影響。第四類為整理長江沿岸的插花飛地,對以長江為省界的沿江提防建設及管理所帶來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