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哲學理論經學與中國哲學

經學與中國哲學

經學與中國哲學

定 價:¥68.00

作 者: 蔡方鹿 主編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哲學理論

ISBN: 9787561770450 出版時間: 2009-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80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經學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文化的核心.和正宗,在古代社會不僅承載著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而且也是中華文明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一種重要形式;一條重要途徑。作為其基礎的那些文化原典,提供了中國人認識宇宙、歷史、人生的最初的意義和價值之源,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具有普世意義的和體現(xiàn)中華民族精神的內容,在今天仍有積極正面的價值。不論是古文經學的實事求是傳統(tǒng),還是今文經學的經世致用傳統(tǒng),都與中國哲學發(fā)展有密切關系,經學思維方式的缺陷也在中國哲學的近現(xiàn)代轉換中充分表現(xiàn)出來。希望這些內容在會上都能得到深入研討,推現(xiàn)經學和中國哲學研究邁上新臺階。

作者簡介

暫缺《經學與中國哲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賀辭(代序)
論傳統(tǒng)經學(體系)的哲學意涵與現(xiàn)代重建:儒學、經學與國學——兼評“經典詮釋”的概念與方法問題
經典詮釋的內在根據(jù)一論先秦諸子與“六經”的關系
孔教儒家經典與現(xiàn)代生活——在四川師范大學“經學與中國哲學”國際學術
研討會上的講話
孔子、儒學與經學
復興經學亟待解決的三個問題
論儒家經傳與韓國
關于經學研究的斷想
“我注六經”與“六經注我”分析
論制度化經學與經學化制度
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周易》人文精神的當代意義
易經哲學中吉兇觀念之演變與人的自律擴大
《周禮·地官司徒》、《禮記·王制》中有關社會公正的論述
《周禮》的成書與戰(zhàn)國時代的社會變革
維護道統(tǒng)詮釋下的周公——兼論蔡沈《書集傳》的求道精神
《禮記》對“人性”的見解及其蘊義
論孔子的生死鬼神觀念與人文意識——以《論語》為中心的探討
“以意逆志”:從讀書方法到解釋學境界
注生我經:論文本的理解與解釋的生活淵源——孟子“論世知人”思想闡釋
漢儒稱“儒學”為“儒術”考
陸賈與漢代經學
經學思想與帝國政治——董仲舒思想怎樣演變成西漢官方意識形態(tài)
試論白虎觀會議的意義
石刻與經典研究
王弼易與伊川易之比較——關于象數(shù)、義理及性情
阮籍、嵇康對經學的繼承和批判
經學的義理向度——以理學的衍化為視域
經學理學化及其意義
從邵雍與宋代象數(shù)易哲學的發(fā)展看宋代經學的超越意義
張載哲學化的經學思想體系論綱
張載之《中庸》學
論三蘇的經學活動
二程經學思想簡析
理學道統(tǒng)論的兩類文獻根據(jù)與實質
舍傳求經與會通三傳——《春秋》宋學解經特點略說
宋明經學思想中的哲學意蘊
試論程朱理學與《周易正義》的關聯(lián)
孟子與宋明理學
經學史上的一塊里程碑——評蔡方鹿《朱熹經學與中國經學》
從王陽明對《大學》的疏解看經典的解釋問題
羅念庵的經學
方以智與經學
“經學即理學”命題辨析
不離不即,超越經論——船山經義及其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清代儒林與漢宋學術——以阮元《國史儒林傳》為中心
清代今文經學家與程朱理學關系辨析
劉沅《書經恒解》之義理觀
劉逢祿“王魯例”觀念述評
龔自珍經學的評價
廖平的《古學考》和《知圣篇》
從廖季平先生到李源澄先生的經學片論
胡適對研究經籍方法的評論——以宋儒、清儒的方法為例
郭沫若對《論語》批判的反思與肯定性的價值評價
李源澄先生經學初探——以《經學通論》為討論中心
李源澄先生的學術成就
“經學與中國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