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和德國的形式感》是瑞士藝術史家沃爾夫林的代表著作之一,是在作者1928年參加紐倫堡市舉辦的紀念丟勒逝世400周年活動所發(fā)表的系列演講基礎上形成的,旨在分析和闡釋意大利人和德國人形式感和視覺想象方式的差異,是對1915年出版的《藝術史的基本原則》中的南方和北方民族視覺模式特點論述的拓展,也反映出沃爾夫林形式主義藝術史學思想發(fā)展晚期的傾向。作者以意大利古典藝術為基準,提出了形式和輪廓、規(guī)范與秩序、整體與部分、輕盈的力感、宏偉與單純、類型與總體性、浮雕概念、藝術的清晰性與主題等八個方面的概念,在一般形式心理學層面上,對德國人的形式感及其基本特點進行了極具啟發(fā)性的剖析和解說,擴展和深化了意大利和德意志民族形式感的視覺。心理結構的認知,也揭示出歷史上發(fā)生的兩個民族形式感相互碰撞、吸納和交融的內在精神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