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生活時尚體育武術/太極/氣功武術運動叢論

武術運動叢論

武術運動叢論

定 價:¥28.00

作 者: 江百龍 著
出版社: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武術/氣功

ISBN: 9787535241825 出版時間: 2009-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shù): 48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叢論”分為七大部分。首部是基礎常識篇,從武術一詞的由來到武當武術之研究共計有十四篇文章,主要揭示了武術的概念、產生發(fā)展、特點功能、拳種流派及某些特殊項目的技術情況,實屬常識類性質;第二篇是理論研究篇,涵涉武術理論基礎、內容實質和武術文化方面的相關問題,已超出武術專業(yè)領域的范疇,具有學術探究價值;第三篇是發(fā)展戰(zhàn)略篇,重點對武術的發(fā)展戰(zhàn)略、武術學科專業(yè)建設、管理體制、武術學校和競技武術的運作模式等進行了專題研究,有些是論文體,有些是訪談實記,具有瞻前性的指導作用;第四篇是常規(guī)教學篇,主要對教學、訓練中的諸多問題進行了一些原則性的闡述,具有規(guī)范教學管理的參考價值;第五、六篇是一些實驗研究性文論,文章對武術運動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了科學化探索,拓展了武術運動健身效應的理論研究領域,是武術理論建設的基礎工作;第七篇是武術運動科學化選材、計劃、實施方案、內容和運動負荷等諸問題的研究,對高水平運動員的培養(yǎng)和武術運動訓練學理論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愛迪生曾說:“如果我曾經或多或少地激勵了一些人的努力,我們的工作,曾經或多或少地擴展了人類的理解范圍,因而給這個世界增添了一份歡樂,那我也就感到滿足了?!钡高@本小冊子的奉獻能給武術百花園中增添一點春色,給學者和武術愛好者帶來一絲啟示和收益,這是我的本意和愿望。武術理論研究任重道遠,盡管研究工作艱難曲折,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奉獻出一點點春天的雨露,一絲絲研究的情懷,武術理論研究的春天必將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武術理論的科學大廈一定會屹立在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國度里。

作者簡介

  江百龍,1940年4月17日生,湖北省潛江市人,武術教授,武術九段,中國武林百杰。1962年畢業(yè)于武漢體育學院,師從全國武術協(xié)會副主席溫敬銘門下,系統(tǒng)地習練過各門派拳術、中國式摔跤、散打、短兵、刺槍術等。先后擔任過武漢體育學院、湖北省武術隊、武術研究生教學訓練工作達40余年。1988年至1999年問曾先后出訪或任教于美國、前蘇聯(lián)、韓國、日本、越南等國。1962年至今,先后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主要科研成果曾獲武漢體育學院教學成果獎、科技成果獎一等獎多項;武漢黃鶴發(fā)明獎、武漢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各一項,國家體委體育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兩項。專著有《徒手技擊術》、《防身絕招》、《武術運動叢論》,主編有《武當拳之研究》、《明清武術古籍拳學論析》、《武術理論基礎》、《中國武術史略》、《中醫(yī)學基礎》、《擒拿》、《現(xiàn)代散打》、《中國快跤》、《太極推手》、《二節(jié)棍》、《中國短兵》等;曾擔任國家體委兩項重點課題的研究工作,其中《武當拳派源流、拳系及內容研究》干1992f年通過鑒定,獲較高評價;曾參加武術統(tǒng)編教材的編撰工作,該教材獲國家教委特等教材獎。曾任武漢體育學院科研處處長、教務處處長、武術系主任、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體育系主任、武漢體育學院深圳龍源學校校長,兼任中國營養(yǎng)協(xié)會理事、中國武術協(xié)會常委、武漢市技擊協(xié)會名譽會長等職;1996年獲湖北省優(yōu)秀教師稱號,1999年榮獲“體育科技先進工作者”和國務院政府津貼。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篇 基礎常識
一、武術一詞漫話
二、武術的概念釋意
三、武術的產生與發(fā)展
四、散手運動概念芻議
五、散手運動溯源與發(fā)展
六、武術的流派和分類
七、武術的主要流派特點與鑒賞
八、十八般兵器之說
九、武術與仿生
十、武術的功能芻議
十一、繩鏢初探
十二、論張三豐為武當拳派創(chuàng)始人
十三、武當拳功之理論體系
十四、武當武功的技術內容
第二篇 理論研究
 一、《武術理論基礎》導論
 二、武術理論的研究與展望
 三、中國兵書與學習
 四、《武經七書》作者、內容及軍事思想研究
 五、中華武術的文化內涵
 六、武術運動審美特性的根源探微
 七、武術中的“舞”
八、明清武術典籍拳論之成就論析
九、《萇氏武技書》的拳學成就與特點
十、運動飲料《健體靈》機制與效果的研究
第三篇 發(fā)展戰(zhàn)略
一、競技武術發(fā)展戰(zhàn)略與對策研究
二、武術奧運發(fā)展戰(zhàn)略的對策研究
三、我國散手運動競賽制度的改革勢在必行
四、我國民辦武術學校興起的社會學原因探微
五、我國民辦武術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對策研究
六、我國高等院校民族傳統(tǒng)體育武術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
 改革研究
 七、中國武協(xié)代表團訪日有感
 八、美國飛揚國際武術節(jié)巡禮
第四篇 常規(guī)教學
 一、體育教學文件與撰寫
 二、備課與上課
 三、淺談體育教學的基本要素
 四、高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與體育教師基本技能
 要求研究
 五、普通高校體育課中的德育教育研究
第五篇 運動生理
 一、武術運動員某些生理機能狀況的初步觀察
 二、武術運動員血紅蛋白量變化初探
 三、關于長拳套路演練后心率血乳酸變化的探討
 四、武術運動對青少年女子骨盆的影響
 五、武術長拳運動的教育和健身價值研究
第六篇 運動心理
 一、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范疇與武當武功運用管窺.
 二、武術運動的心理特點分析-
 三、心理訓練在武術運動中的運用
 四、武術運動員“演練狀態(tài)”的情感培養(yǎng)
 五、武術教學與記憶
第七篇 武術訓練
 一、武術運動員早期選才的內容和方法
 二、兒童、青少年武術訓練與訓練的基本方向
 三、武術套路運動員訓練的組織與實施
 四、武術訓練負荷的科學控制
 五、簡談武術身法的基礎訓練
 六、長拳身法中的幾個問題
 七、試論太極拳的技術特點及學練要求
 八、技擊術力學原理的應用研究
 九、淺析搏擊要素
 十、技擊術實戰(zhàn)要訣
 十一、武術基本功1、2、3、4、5技術要點概述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