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地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類的狩獵時期,那個時代的人們就已經知道選擇避風向陽的洞穴作為住所。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這種選擇的方法逐漸形成自己的系統(tǒng),成為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一個分支,人們又把這種學說叫做風水學。從古至今人們都把選址作為安居樂業(yè)的頭等大事,其本質是就是選擇生氣旺盛的風水寶地使天,地、人三才合一,所以這種理論最后被稱為天地之學。但是這種以陰陽五行為基礎,八卦九星為基本元素以尋龍擇穴為目的的學說缺乏科學依據,雖然作為一種重要的典籍《管氏地理指蒙》被收錄于清代的《古今圖書集成》但仍然需要重新整理,以便讀者吸取其中的精華,為了適應現代人的閱讀習慣《匿船管氏地理指蒙》用現代編輯手法為讀者還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真實面目,對原著進行了精心點校和白話評注,把正文按照原文原注白話提要三個層次有序地展開。另外《圖解管氏地理指蒙(全2冊)》還輯錄了大量古代珍貴圖版精心繪制了200多幅手繪圖、表格和圖表以方便讀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