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引言
1.2 氣井井筒多相流動
1.3 井底積液的原因
1.4 井底積液的危害
1.5 排水采氣技術
1.6 生產氣井中液體的來源
2 氣井井底積液的診斷
2.1 引言
2.2 孔板壓力峰值
2.3 流量遞減曲線分析
2.4 套壓上升且油壓下降
2.5 壓力測試確定油管液面
2.6 氣井的動態(tài)監(jiān)測
2.7 油套環(huán)空中的舉升過程
2.8 停止產液
2.9 小結
3 臨界流速
3.1 引言
3.2 臨界流動概念
3.3 某一深度下的臨界流速
3.4 水平井的臨界流速
4 系統(tǒng)節(jié)點分析
4.1 引言
4.2 油管動態(tài)曲線
4.3 油藏生產動態(tài)曲線(IPR)
4.4 油管工作曲線和IPR曲線的交點
4.5 油管的穩(wěn)定性和流動點
4.6 致密氣藏
4.7 節(jié)點分析實例——確定油管尺寸
4.8 節(jié)點分析實例——降低井口壓力
4.9 利用測試數據研究油管動態(tài)的節(jié)點分析方法
4.10 小結
5 油管尺寸篩選
5.1 引言
5.2 小尺寸油管的優(yōu)缺點
5.3 選擇小尺寸油管的原則
5.4 沒有IPR曲線時油管尺寸的確定
5.5 生產實例1——油管更換結果
5.6 生產實例2——油管更換結果
5.7 油管尺寸調整前后的評價
5.8 油管的安裝位置
5.9 當前油管末端懸掛小尺寸油管
5.10 小結
6 壓縮作用
6.1 引言
6.2 節(jié)點法實例
6.3 致密氣藏氣井的壓縮
6.4 柱塞氣舉系統(tǒng)中的壓縮
6.5 有桿泵系統(tǒng)中的壓縮
6.6 電潛泵系統(tǒng)中的壓縮
6.7 壓縮機類型
6.8 噴氣式壓縮機或者噴射器
6.9 小結
7 柱塞氣舉
7.1 引言
7.2 柱塞
7.3 柱塞周期
7.4 柱塞氣舉可行性分析
7.5 柱塞系統(tǒng)流程
7.6 問題分析
7.7 柱塞氣舉新概念
7.8 低產井的處理
7.9 柱塞氣舉總結
8 泡沫在排水采氣中的應用
8.1 引言
8.2 液體移出的程序
8.3 泡沫排水篩選
8.4 泡沫基礎知識
8.5 操作建議
8.6 小結
9 水力泵
9.1 引言
9.2 優(yōu)缺點
9.3 1 1/4in射流泵
9.4 系統(tǒng)成本比較
9.5 水力泵實例
9.6 小結
10 有桿泵排水采氣
10.1 引言
10.2 有桿泵工作原理
10.3 泵的抽空控制
10.4 防止氣體進泵的氣水分離器
10.5 通過有桿泵處理氣體
10.6 液體回注到封隔器以下的地層
10.7 通過泵的示功圖形狀分析其他問題
10.8 小結
11 氣舉
11.1 引言
11.2 連續(xù)氣舉
11.3 間歇氣舉
11.4 氣舉系統(tǒng)構成
11.5 連續(xù)氣舉設計目標
11.6 氣舉閥
11.7 氣舉完井
11.8 無氣舉閥的氣舉
11.9 小結
12 電潛泵
12.1 引言
12.2 電潛泵系統(tǒng)
12.3 產氣井
12.4 完井和分離器
12.5 產出水的回注
12.6 小結
13 螺桿泵
13.1 引言
13.2 螺桿泵系統(tǒng)的選擇
13.3 參數優(yōu)選和考慮因素
13.4 輔助設備
13.5 螺桿泵系統(tǒng)故障排除
13.6 小結
14 其他排水采氣方法
14.1 引言
14.2 利用熱力方法處理凝析水
14.3 間歇開采
14.4 油管/環(huán)空交替控制方法
14.5 油管流動控制方法
14.6 低于臨界速度以下氣井繼續(xù)生產的油管內接箍方法
14.7 小結
附錄A 臨界速度公式的推導
A.1 引言
A.2 方程的簡化
A.3 Tumer方程
A.4 Coleman方程
附錄B 柱塞氣舉方程的推導
B.1 引言
B.2 最小套壓
B.3 最大套壓
B.4 小結
附錄C 天然氣基礎知識
C.1 引言
C.2 相圖
C.3 氣體表觀相對分子質量和相對質量
C.4 氣體定律
C.5 Z因子
C.6 氣體地層體積系數
C.7 靜態(tài)氣柱下的井底壓力計算
C.8 利用Cullender和Smith方法計算不產液氣井的井底流壓
C.9 產液氣井的壓降計算
C.10 氣井產能表達式
單位換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