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中華道德哲學論衡

中華道德哲學論衡

中華道德哲學論衡

定 價:¥46.00

作 者: 秦道寬 著
出版社: 團結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古代哲學

ISBN: 9787802144989 出版時間: 2009-0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52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華道德哲學論衡》是一個大系統(tǒng)論,系統(tǒng)介紹國學傳統(tǒng)文化。中華大地自古以來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就是黃老道德文化,以伏羲、軒轅黃帝、老子為代表的古圣賢們,跨越太極弦,洞徹陰、陽兩個世界的大自然規(guī)律,揭示了宇宙最高真理,創(chuàng)建了完整的文化大系統(tǒng)。《老子·德道經(jīng)》,是中華道德文化的核心,具有最徹底的認識論和最科學的實踐論,不僅指示人類如何認識世界,而且給出了人類如何再造生命、改造社會的具體方法,對于當代人類的一切活動,具有現(xiàn)實的普遍的指導意義。更重要的是,老子指出了地球人類未來的安全出白。老子創(chuàng)立的大唯物主義和唯德辯證法哲學,是世界上所有文化、哲學的總綱,是當今世界一切哲學的鼻祖。無論是自然科學的各科,還是社會科學的各科,無論是政界,還是民間百姓,誰主動研究和實踐他的哲學思想,誰就能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心靈、啟迪智慧的頭腦,開發(fā)大腦深部的質(zhì)層區(qū),培育思識系統(tǒng)的慧智雙運能力,就容易解決自己學習和工作領域的難題,獲得躍升式的發(fā)展。

作者簡介

暫缺《中華道德哲學論衡》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根系——道德文化
第—節(jié)“易道文化一和“法道文化”
一、遠古伏羲“易道文化”
二、中古黃帝“法道文化”
三、黃帝文化的輝煌,傳承的斷裂
第二節(jié) 老子“德道文化
一、《老子?德道經(jīng)》,大智慧的源泉
二、道學,百家學說之母
三、修真學,道德文化之明珠
第三節(jié) 道學儒學,一主—輔
一、儒學的異變
二、儒學是道學的分支
三、道、儒的本質(zhì)差異
第二章 中國未來的走向——德道復興
第一節(jié) 德道復興,中華崛起的動力源
一、復興道德文化為什么重要?
二、道德根文化的丟失與復興
第二節(jié) 黃老之學是怎樣失落的
一、漢武帝擯棄黃老之學
二、宋元明三代,進一步丟失
三、朱熹理學的問題何在?
第三節(jié) 東、西方哲學的大融合——在老子哲學基石上,馬克思主義哲學躍式發(fā)展
一、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必須性
二、走馬克思義哲學與老子哲學融合之路
三、文化復興,著眼于建造通往大同社會的大橋
第三章 另一度世界真實存在
第—節(jié)虛、實兩個世界共存的數(shù)學論證
一、現(xiàn)代自然科學時空觀的局限性
二、完整的宇宙是虛、實合一的宇宙
三、高維陰虛空間具有特殊性質(zhì)
第二節(jié) 建立“三個宇宙”的模型
第三節(jié) 依道學論時間觀
一、科學界對時間的認識
二、對西方“時間觀”的評述
三、時間本來就是“虛時間”
四、主觀時間、客觀時間、絕對時間
第四章 另一度世界的虛物質(zhì)
第—節(jié)虛空間的虛物質(zhì)“(Qi)
一、虛物質(zhì)Qi的數(shù)學模型
二、虛物質(zhì)Qi是萬物之母
三、宇宙及萬物都是雙重結構
第二節(jié) 宇宙螺旋場
一、宇宙的河圖旋極模式
二、隱態(tài)S形螺旋動力場的規(guī)律
三、宇宙演化的三元旋極機制
第三節(jié) 道學的時空隧道(蟲洞)
一、時空隧道
二、道學的時空隧道
三、穿越遂道口壁壘
第五章 道解意識和思識
第—節(jié)為什么“中國的古代人遠遠勝過現(xiàn)代人”?
第二節(jié) 認識論的來源
一、信息的取得和處理
二、現(xiàn)代科學和哲學認識的嚴重缺陷
第三節(jié) 人類思維活動的機理
一、生命——雙重復合結構
二、陰我心神主理陰意識
三、陽我心神主理陽意識、思識
四、陰我心神和陽我心神的予盾
五、真我心神主理第八藏識
第六章 東方的慧觀科學
第一節(jié) 慧觀科學和智觀科學
一、慧觀科學原理
二、怎樣開展慧觀科學?
三、智觀科學及缺陷
第二節(jié) 外求法和內(nèi)求法
一、什么是慧觀科學的“內(nèi)求法”?
二、什么是智觀科學的“外求法”?
第三節(jié) 道學“一元四素”方法論
一、“一元象數(shù)理”法
二、事物分析法——三因論
三、21世紀科學與哲學的走向
第七章 老子大唯物主義、唯德辯證法
第一節(jié) 中華道德學——世界哲學的總綱
一、老子大唯物主義綱領
二、老子大唯物主義哲學之源
三、老子闡述道的物質(zhì)性
第二節(jié) 老子唯德辯證法
一、德是生命的基本物質(zhì)
二、淳德樸散顯品格
三、信德土壤
第三節(jié) 精神也是物質(zhì)
一、物質(zhì)概念的擴展
二、精神是另一類物質(zhì)
三、唯物論的廣闊發(fā)展空間
第八章 老子“陰陽和諧論”哲學
第—節(jié)陰陽屬性
一、陰陽論的生成原理和意義
二、宇宙的陰陽屬性
三、陰陽的分類
第二節(jié) 陰陽和諧論與矛盾斗爭論
一、陰陽和諧論
二、矛盾斗爭論
三、陰陽和諧論的運用
第三節(jié) 老子“三元論”哲學思想
一、三元“旋極圖”理論
二、三元論(逆旋圖)指導證道和社會德道復興
三、三元論解釋社會經(jīng)濟
第九章 唯物論哲學將躍升式發(fā)展
第一節(jié) 老子哲學西游歐洲
一、中國道學滋養(yǎng)德國古典哲學
二、萊布尼茨一念誤判的慘重后果
三、近代套用西方哲學的錯誤
第二節(jié) 找回“無和有”的哲學根
一、將“無”納入唯物論哲學
二、關于“有”的哲學觀
第三節(jié) 陰陽雙方相互轉化的辯證法
一、辯證法的實例三則
二、唯物辯證法的升華
第十章 生命自然辯證法
第十一章 神鬼之科學
第十二章 生命回歸之道
第十三章 天人合一論
第十四章 老子的社會發(fā)展學說
第十五章 論國策之根
后記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