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樾(1853-1928前),廣東番禺人,祖籍浙江錢塘(今杭州)。曾在廣西入平樂縣令全文炳、廣西巡撫張聯(lián)桂等幕中二十余年,于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赴吏部引見,旋入江蘇巡撫趙舒翅幕,再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赴蜀,先入川督幕中,后歷任四川遂寧、岳池、涪州知縣,成都府知府,豐都、富順縣知縣。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超升道員后,徐樾司川府財政,又于宣統(tǒng)二年(1910年)冬出任四川巡警道。徐樾少喜為詩,通經學、史學,有《遺園詩集》傳世。《遺園詩集》體現(xiàn)了較為豐富的內容,同時體現(xiàn)了較高的藝術成就。 本論文一方面對《遺園詩集》進行了注釋,同時依據(jù)相關材料,結合詩歌內容和作者自注對詩集進行???。盡量減少訛誤,標點準確,反映詩集原貌和作者原意。對詩中疑難字詞、典故、史實、引語、化用前人詩句等作出確切詳盡的注釋和分析。 另一方面,本論文對徐樾之生平和家世作了介紹,分析了其儒道互補、愛國憂民的思想,然后對《遺園詩集》詩歌題材內容和藝術特色進行了論述,著重分析了徐樾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和“奇豪”風格。在此基礎上,希望能對徐樾及其詩歌有一個公允的評價,也希望讀者對徐樾及其詩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