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導論
第一編 馬克思早期哲學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一章 青年馬克思對社會歷史的最初探索:從康德的信徒到青年黑格爾派
第一節(jié) 倫理激情的深情呼喚:馬克思中學時代的哲學世界觀
一、馬克思中學時代的思想來源
二、馬克思中學時代的哲學世界觀的基本面貌
三、正確評價馬克思中學時代的哲學世界觀
第二節(jié) 浪漫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與馬克思的世界觀危機
一、德國浪漫派的哲學之維及其對青年馬克思的思想影響
二、“理想主義”哲學世界觀的文學表達
三、現(xiàn)實的權威與“理想主義”哲學世界觀的危機
第三節(jié) 青年黑格爾派與青年馬克思的自我意識哲學
一、轉向黑格爾哲學:緣起與過程
二、《關于伊壁鳩魯哲學的筆記》:青年馬克思自我意識哲學的搖籃
三、“博士論文”:青年馬克思自我意識哲學的哲學史實現(xiàn)
第二章 青年馬克思唯心主義哲學的“世界化”嘗試及其破產
第一節(jié) 《萊茵報》時期青年馬克思哲學思想的發(fā)展
一、告別鮑威爾:實質與過程
二、馬克思的理性主義國家觀與精神自由觀
三、共產主義問題、物質利益難題與馬克思思想的轉變
第二節(jié) 馬克思對歷史唯心主義的最初批判
一、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政治批判
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批判方法
三、馬克思對黑格爾法哲學的最初批判
第三章 探索人類解放的道路與力量:青年馬克思思想的新飛躍
第一節(jié) 走向法權唯物主義
一、《克羅茨納赫筆記》中的歷史研究與馬克思思想的進一步轉變
二、市民社會與國家
三、《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理論邏輯的再考察
第二節(jié) 走向哲學社會主義
一、青年馬克思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二、轉向社會主義
三、廢除私有制與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第二編 人學現(xiàn)象學的歷史建構及其危機
第四章 經濟學研究與人學現(xiàn)象學的初始邏輯
第一節(jié) 走向政治經濟學批判
一、黑格爾法哲學中的經濟學內容及對馬克思的影響
二、蒲魯東、赫斯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
三、青年恩格斯的早期經濟學哲學批判及其對馬克思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從政治異化到人學現(xiàn)象學的邏輯遞升
一、經濟學初始批判中的哲學失語
二、人學現(xiàn)象學邏輯的激活
第三節(jié) 人學現(xiàn)象學視野中的經濟學批判
一、自然唯物主義、社會唯物主義與人本學的唯物主義
二、三種話語與人本學的經濟批判
三、異化勞動理論與人學現(xiàn)象學的初始建構
第五章 人學現(xiàn)象學與社會主義理論的邏輯確證
第一節(jié) 空想社會主義的三個理論層面
一、人性論與社會主義思潮的批判主題
二、人性論與唯物主義的結合:空想社會主義的方法論分析
三、勞動價值論與社會主義思潮的深層邏輯
第二節(jié) 赫斯:從英法社會主義到德國哲學社會主義的中介人
一、人學現(xiàn)象學與英法社會主義的話語異域性
二、赫斯的“行動的哲學”
三、赫斯的哲學共產主義
第三節(jié) 人學現(xiàn)象學與社會主義的深層邏輯
一、異化勞動理論與共產主義的邏輯確證
二、“人”本學與無產階級立場的深層異質性
第六章 人學現(xiàn)象學的哲學建構
第一節(jié) 費爾巴哈人本學與思辨哲學的顛倒
第二節(jié) 從人本學到人學現(xiàn)象學
第三節(jié) 人學現(xiàn)象學的邏輯建構
第七章 現(xiàn)實邏輯與人學現(xiàn)象學的危機
第一節(jié) 從現(xiàn)實出發(fā)的理論邏輯之發(fā)生
一、對象化反對異化
二、類與社會
三、雙重邏輯的內在矛盾
第二節(jié) 《神圣家族》中的客觀邏輯思路
一、唯物主義與古典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思潮
二、思辨哲學的認識論批判
三、抽象的人與現(xiàn)實的人
第三節(jié) 人學現(xiàn)象學的無意識顛覆
一、歷史情境的發(fā)現(xiàn)
二、工業(yè)與歷史情境的具體化
三、人學現(xiàn)象學的危機
第三編 走向總體性歷史科學新視野的哲學思想革命
第八章 實踐:馬克思新唯物主義范式的邏輯起點
第一節(jié) 從《未來哲學原理》到《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第二節(jié) 作為新唯物主義邏輯起點的實踐的特殊規(guī)定性
第三節(jié) 新唯物主義的理論特征
一、舊唯物主義局限性的克服和馬克思認知構架的質變
二、實踐視域中的歷史辯證法的主客體向度
第四節(jié) 新唯物主義視域中的人與社會
第九章 生產: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的邏輯構架
第一節(jié) 祛除“唯一者”的幽靈,走向現(xiàn)實的人類社會
一、施蒂納和《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一般理論邏輯
二、施蒂納的現(xiàn)代哲學史轉向意義及其對馬克思哲學革命的巨大反促進作用
第二節(jié) 從實踐到生產的過渡
一、從實踐到生產:馬克思的理論邏輯轉換
二、作為新歷史觀的理論前提的生產概念與新歷史觀的經濟學理論基礎
第三節(jié) 從自然史到人類史
一、人類歷史性存在的社會關系發(fā)生學說明
二、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深層邏輯學說明
第四節(jié) 廣義歷史唯物主義及其兩個向度
一、生產起點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規(guī)定及其特征
二、歷史唯物主義的兩個向度:廣義與狹義
第十章 “歷史科學”: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初始表述
第一節(jié) 科學語境中的歷史和個人
一、歷史科學和歷史規(guī)定
二、現(xiàn)實的個人與歷史性生存
第二節(jié) 從分工到世界歷史: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一、分工:從哲學話語到經濟學話語
二、社會所有制形式的解蔽
三、世界歷史的形成
第三節(jié) 人與社會的解放:歷史唯物主義的主體向度
一、人類進步的兩種生存狀態(tài):虛幻的共同體與自由人的聯(lián)合體
二、作為歷史性活動的解放和人的自主活動
三、科學視域中的共產主義
第十一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革命的真正完成
第一節(jié) 一定的具體的歷史科學方法論的歷史唯物主義
一、馬克思為什么放棄《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而轉向蒲魯東批判?
二、一定的歷史的情境哲學
三、“能有”:一種邏輯與現(xiàn)實的科學聯(lián)結
第二節(jié) 歷史唯物主義與政治經濟學的最初接合
一、《貧困的哲學》為什么是一種“哲學的貧困”?
二、“未來的經濟學家”對“拙劣的經濟學家”的批判
三、歷史唯物主義對整個政治經濟學的形而上學的首次方法論批判
四、哲學歷史觀與現(xiàn)實經濟學研究從分立到縫合
五、馬克思哲學的“布魯塞爾時期”:一個簡短結語
第四編 新唯物主義哲學在經濟學中的演繹與發(fā)展
第十二章 “倫敦筆記”與新唯物主義哲學的潛在發(fā)展空問
第一節(jié) 貨幣理論的階段性突破及其哲學意義
第二節(jié) 再生產理論、危機理論的階段性突破及其哲學意義
第三節(jié) 價值理論的部分要素的構建及其哲學意義
第十三章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的物質生產概念
第一節(jié) 經濟學“物質生產”概念的哲學內涵
第二節(jié) “物質生產”概念:一種歷史性的解讀
第三節(jié) “物質生產”:一個本體論的范疇
第十四章 《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的勞動概念
第一節(jié) 馬克思陷入了“勞動崇拜”嗎?
第二節(jié) “勞動”與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主體向度批判
第三節(jié) “勞動”:馬克思對古典經濟學的超越
第十五章 作為一種真實假象的資本生活過程:新唯物主義在《資本論》中的演繹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著了魔的顛倒世界:一個必然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
第二節(jié) 歷史推動著假象的自我剝離
第三節(jié) 自然的生活世界與能動的生活過程:一種對比性的分析
結束語 新唯物主義在“晚年筆記”中的拓展與升華
后記
參考文獻
附錄一 法權唯物主義與一般唯物主義
附錄二 兩條邏輯的相互消長還是共同消解?
附錄三 實踐與物質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