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二年級學生是人生閱讀的起點。當孩子們在吃夠奶汁、牙牙學語之后,就需要聽故事、看故事了。對進入學校大門的低年級學生來說,那更需要看故事了。故事就像一只神鳥,讓孩子們騎在它的背上,然后張開彩色的翅膀,飛向一個廣闊、新鮮而神奇的天地。神鳥當然是會說話的,它一邊飛翔,一邊指指點點,用非常有趣的語言,告訴孩子們,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惡;什么是自然的偉大創(chuàng)造,什么是人的偉大創(chuàng)造?!吧聒B”給他們智慧,給他們勇氣,給他們理想。孩子們會貪婪地聽故事、看故事、讀故事、學故事,因為他們懂得,他們從故事中增加了無窮的知識,從故事中啟迪到大量的智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訴我們,要使孩子聰明,要使“后進生”克服學習障礙,不是靠無休止的補課,不是做大量的練習,而是讓他們閱讀、閱讀、再閱讀?!度の墩Z文故事100則》一書,就是要激發(fā)孩子們的求知欲,讓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閱讀的習慣,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領悟語言表達的特點,積累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根據每個故事的特點,我們必須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過程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并聯系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理解和辨別詞義,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促使孩子們在動態(tài)的聽、讀、說、寫語言實踐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感知、理解、積累、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