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譯序 列文森與《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
第一卷 思想繼承性問題
第一部分 中國近代早期思想文化的狀況
第一章 清初經驗論的破產
第二章 明和清初社會中的文人理想:來自繪畫的證據
第二部分 近代突變中的中國文化:思想選擇的張力
第三章 選擇中的折衷主義
第四章 體與用
第五章 “今文經”學派與傳統教義
第六章 反動與革命:近代古文經學
第七章 民族主義在傳統自我否認中的作用
第八章 普遍效用的強調:對傳統的維護
第九章 普遍效用的強調:對傳統的攻擊
第十章 共產主義
第十一章 西方列強與中國革命:文化變革中的政治變革
結語 新詞匯還是新語言
第二卷 君主制衰亡問題
第一部分 殘余的啟示:儒教與君主制的終結
第一章 君主制神話的破滅
第二部分 張力與活力
第二章 儒教與君主制的基本對立
第三章 儒家官僚人格的演變
第四章 儒教內部的基本矛盾
第五章 儒教與君主制:對暴政的制約
第三部分 張力鏈條的斷裂
第六章 儒教作用:官僚對社會革命無動于衷
第七章 對官僚的思想抨擊
第八章 太平天國對儒家天命觀的批判
第四部分 殘余的啟示:儒教與君主制的終結Ⅱ
第九章 時代錯誤的鑄成
結語 日本和中國君主制的神秘性
第三卷 歷史意義問題
第一部分 退出歷史
第一章 廖平小傳:儒教與歷史的分離
第二章 圍繞井田制的爭論
第二部分 走入歷史
第三章 中國共產主義者與歷史研究
第四章 孔子在共產主義中國的地位
第三部分 歷史的意義
第五章 理論與歷史
結束語
注釋
譯后記
再版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