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收費是近年來我國媒體討論的熱點,并且?guī)缀鯖]有例外地認為收費過高,但高等教育仍然供不應求,這一現象不僅違背了經濟學原理,也違背了一般的常識。《我國高等教育供求矛盾與公共政策:基于財政學視角的解析》即在這一背景下,從高等教育的需求與供給入手研究這一問題。高等教育的收費上漲是引起公眾誤解的重要原因,所以,《我國高等教育供求矛盾與公共政策:基于財政學視角的解析》的研究目的是在分析我國高等教育供求缺口的基礎上,討論公共支出支付能力及公平與效率狀況,為加大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力度建立扎實的理論基礎;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公眾的理解,從而消除民怨,為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提供一個和諧、寬松和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環(huán)境。傳統(tǒng)理論將公共資金補貼高等教育的理由歸于高等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原因是私人收益小于社會收益或私人成本大于社會成本,導致市場的最優(yōu)數量低于社會最優(yōu)數量,從而造成效率凈損失;同時,政府對高等教育的補貼會降低學費,有利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入學?!段覈叩冉逃┣竺芘c公共政策:基于財政學視角的解析》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后,認為除極少數學校與專業(yè)外,高等教育的正外部性并不如想象的那樣大,因此政府基于正外部性對高等教育補貼的理由并不充分;并且,補貼并不會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利,反而會導致收入分配的更加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