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航空、航天直升機結構與設計

直升機結構與設計

直升機結構與設計

定 價:¥38.00

作 者: 路錄祥 主編
出版社: 航空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航天

ISBN: 9787802432222 出版時間: 2009-03-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7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直升機結構與設計》包括緒論、直升機總體結構設計、機身設計、旋翼設計、尾槳設計、起落裝置設計、傳動裝置設計、直升機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設計8章。《直升機結構與設計》著重闡述直升機結構設計的基本概念、設計準則和設計方法,其特點是基于結構完整性要求,突出直升機結構特點和一般規(guī)律,注意從強度、剛度、損傷容限和疲勞等各項設計準則的綜合考慮、綜合設計出發(fā),結合近年來國內(nèi)外軍民用直升機設計實例進行了詳細論述;論述了直升機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等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對直升機設計的重要基礎與基本手段——動力學設計、受力分析等,進行了詳細論述。《直升機結構與設計》是航空院校直升機維修工程專業(yè)本科教科書,也可作為從事直升機設計、制造和使用、維修、保障工作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直升機結構與設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直升機結構設計定義
1.1.1 直升機結構定義
1.1.2 直升機結構設計定義
1.2 直升機研制設計過程
1.2.1 論證階段
1.2.2 方案階段
1.2.3 工程研制階段
1.2.4 設計定型階段
1.2.5 生產(chǎn)定型階段
1.3 直升機結構設計思想的發(fā)展
1.3.1 靜強度設計階段
1.3.2 靜強度、動強度設計階段
1.3.3 靜強度、動強度、疲勞安全壽命設計階段
1.3.4 靜強度、動強度、經(jīng)濟壽命與損傷容限設計階段
1.3.5 結構強度與可靠性并行設計階段
1.4 直升機結構設計的特點
1.4.1 旋翼結構和研制技術復雜
1.4.2 機身結構和布局相對簡單
1.4.3 振動問題突出
1.4.4 相對復雜的操縱系統(tǒng)
1.4.5 復合材料應用范圍廣
1.4.6 研制周期長
1.5 直升機結構與設計課程的任務
第2章 直升機總體結構設計
2.1 概述
2.2 直升機形式及選擇
2.2.1 常見的直升機形式
2.2.2 直升機形式選擇
2.3 直升機主要總體參數(shù)的選擇
2.3.1 總體參數(shù)原準設計法
2.3.2 總體參數(shù)優(yōu)化法
2.4 直升機氣動布局和減阻設計
2.4.1 單旋翼式直升機旋翼、尾槳及尾面的布局
2.4.2 縱列式雙旋翼直升機旋翼及尾面的布局
2.4.3 直升機的減阻設計
2.5 直升機總體布置設計
2.5.1 直升機總體布置設計
2.5.2 直升機總體構型設計
2.5.3 直升機總體布置
2.6 直升機重心定位
2.6.1 直升機重心范圍
2.6.2 直升機重心定位
2.7 直升機損傷容限設計
2.7.1 基本概念
2.7.2 疲勞裂紋擴展
2.7.3 剩余強度
2.7.4 損傷檢查
2.7.5 直升機動部件損傷容限設計
第3章 機身設計
3.1 概述
3.1.1 機身功用
3.1.2 機身結構設計要求
3.2 機身結構形式及結構組成
3.2.1 桁架式結構
3.2.2 薄壁式結構
3.3 駕駛艙
3.4 中機身
3.4.1 中機身承載情況
3.4.2 設計準則
3.4.3 傳力路線
3.4.4 主承力件設計
3.4.5 機身上的減振器
3.5 尾梁
3.5.1 典型結構形式
3.5.2 尾梁設計注意事項
3.5.3 尾梁與中機身的連接
3.5.4 尾梁與尾段或斜梁的連接
3.5.5 平尾在尾梁上的安裝
3.6 短翼和尾翼
3.6.1 短翼
3.6.2 尾翼
3.7 作平臺
3.7.1 設計準則
3.7.2 工作平臺的典型結構
3.8 門和艙口
3.8.1 設計準則
3.8.2 門和艙口的典型形式
3.8.3 應急拋放系統(tǒng)
3.9 機身結構抗墜毀設計
3.9.1 抗墜毀設計環(huán)境及載荷
3.9.2 機身抗墜毀設計的結構措施
3.9.3 抗墜毀結構形式
第4章 旋翼設計
4.1 概述
4.2 旋翼設計參數(shù)選擇
4.2.1 槳盤載荷
4.2.2 槳葉片數(shù)
4.2.3 槳葉載荷
4.2.4 翼型剖面、平面形狀和相對厚度
4.2.5 槳尖Ma數(shù)、前進比與槳葉負扭轉
4.2.6 槳葉慣量
4.3 旋翼結構形式選擇
4.3.1 旋翼結構形式
4.3.2 各類結構形式的旋翼動力學特性
4.3.3 旋翼結構形式選擇原則
4.4 旋翼槳葉設計
4.4.1 槳葉結構參數(shù)設計
4.4.2 槳葉構型設計
4.4.3 槳葉構件詳細設計
4.5 槳轂設計
4.5.1 槳轂參數(shù)選擇
4.5.2 槳轂構型設計和結構受力分析
4.5.3 槳轂典型構件(組件)設計
4.5.4 槳轂接口設計
4.6 旋翼動力學設計
4.6.1 旋翼動力學設計要求
4.6.2 旋翼槳葉固有特性
4.6.3 旋翼氣彈穩(wěn)定性
第5章 尾槳設計
5.1 概述
5.2 尾槳總體參數(shù)的選擇
5.2.1 尾槳總體參數(shù)
5.2.2 尾槳槳葉氣動參數(shù)
5.2.3 邊界及接口參數(shù)
5.3 尾槳結構形式
5.3.1 鉸接式尾槳
5.3.2 無軸承尾槳
5.3.3 涵道尾槳
5.3.4 無尾槳系統(tǒng)
5.4 尾槳槳葉設計
5.4.1 尾槳槳葉構型設計
5.4.2 尾槳槳葉連接形式
5.5 尾槳槳轂設計
5.5.1 尾槳槳轂參數(shù)選擇
5.5.2 尾槳槳轂構型設計
5.5.3 尾槳槳轂典型結構設計
5.6 尾槳動力學設計
5.6.1 尾槳結構動力學參數(shù)特點
5.6.2 尾槳激振力
5.6.3 尾槳固有頻率確定的一般原則
5.6.4 尾槳氣彈穩(wěn)定性分析
第6章 起落裝置設計
6.1 概述
6.2 輪式起落架的布置形式及特點
6.2.1 輪式起落架的布置形式
6.2.2 輪式起落架的布置特點
6.3 輪式起落架的結構形式和受力分析
6.3.1 輪式起落架的結構形式
6.3.2 輪式起落架承力構件受力分析
6.4 緩沖器
6.4.1 概述
6.4.2 油氣式緩沖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6.4.3 油氣式緩沖器的工作特性
6.4.4 雙腔油氣式緩沖器
6.5 輪胎和機輪的選擇
6.5.1 輪胎
6.5.2 機輪
6.6 剎車裝置
6.6.1 剎車裝置的基本要求
6.6.2 剎車裝置的類型
6.7 滑橇和水上起落裝置
6.7.1 滑橇式起落裝置
6.7.2 水上起落裝置(浮筒)
6.8 尾撐
6.8.1 尾撐載荷
6.8.2 尾撐的典型結構形式
6.9 抗墜毀起落架設計
6.9.1 起落架墜毀載荷
6.9.2 抗墜毀起落架布局形式
6.9.3 抗墜毀起落架結構設計
6.1 0起落架預防地面共振設計
6.1 0.1 輪式起落架預防地面共振設計
6.1 0.2 滑橇起落架預防地面共振設計
第7章 傳動裝置設計
7.1 概述
7.2 主減速器結構設計
7.2.1 齒輪傳動減速原理
7.2.2 主減速器
7.2.3 離合器
7.2.4 旋翼剎車裝置
7.3 中減速器結構設計
7.4 尾減速器結構設計
7.5 傳動軸及聯(lián)軸節(jié)
7.5.1 傳動軸
7.5.2 聯(lián)軸節(jié)
7.6 傳動裝置的載荷及動力學設計
7.7 主減速器安裝和減振設計
7.7.1 主減速器安裝設計
7.7.2 主減速器減振裝置
7.8 中減速器和尾減速器安裝設計
7.8.1 中減速器安裝設計
7.8.2 尾減速器安裝設計
7.9 動力傳動軸與尾傳動軸安裝設計
7.9.1 動力傳動軸組件的安裝設計
7.9.2 尾傳動軸安裝設計
第8章 直升機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設計
8.1 概述
8.2 直升機可靠性、維修性設計
8.2.1 直升機可靠性、維修性工作主要內(nèi)容
8.2.2 直升機可靠性、維修性工作程序
8.2.3 直升機可靠性設計準則
8.2.4 直升機維修性設計準則
8.3 直升機保障性設計
8.3.1 直升機保障性要求構成
8.3.2 直升機結構保障性設計方法
8.4 軍用直升機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設計實例
8.4.1 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要求
8.4.2 可靠性、維修性和保障性活動
8.4.3 綜合保障系統(tǒng)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