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東晉佛教思想與文學研究

東晉佛教思想與文學研究

東晉佛教思想與文學研究

定 價:¥28.00

作 者: 釋慧蓮 著
出版社: 巴蜀書社
叢編項: 儒道釋博士論文叢書
標 簽: 佛教

ISBN: 9787807522638 出版時間: 2008-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39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佛教自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先是依附于中國傳統(tǒng)思想中的道術、玄學,至東晉時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一步融合,影響遍及全國。當時,無論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漸地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心靈之中。特別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階層,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東晉文人的詩歌和文學創(chuàng)作。東晉的玄言詩、山水詩、佛理詩中都可以見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學理論獨特的思維方式。佛經(jīng)故事豐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揚的神通變化尤其是當時流行的觀音感應故事,為中國古典小說帶來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敘事領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簡介

  釋慧蓮,玄宗女貴蓮(釋慧蓮),籍貫越南。1960年7月生,1992年畢業(yè)于越南胡志明市第二屆佛學大學(今越南胡志明市佛學院),獲佛教學士學位。1 993年畢業(yè)于越南胡志明市綜合大學(今越南胡志明市人文與社會科學大學),獲語文學士學位。2002年師從王志英教授,研習中國古代漢語,于中國桂林市廣躕師范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5年師從陳慶元教授,研習中國古代文學,于中國福州市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曾在國內(nèi)外發(fā)表學術論文、散文、譯著若干篇?,F(xiàn)任越南胡志明市佛學院中日韓佛教系副主任。

圖書目錄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寫作緣起
第二節(jié) 研究思路、范圍與對象
第三節(jié) 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第二章 東晉佛教概述
第一節(jié) 佛教人華與發(fā)展
一 佛教入華
二 佛教的發(fā)展
(一)東漢末期
(二)三國時期——醞釀期
(三)西晉時期——發(fā)展期
第二節(jié) 東晉佛教
一 東晉帝王對佛教的提倡、支持
二 鳩摩羅什及其譯經(jīng)活動
三 東晉高僧與玄學
(一)支遁與玄學
(二)僧肇與玄學
四 慧遠及其結(jié)社念佛
五 竺道生與佛性論
(一)竺道生思想之背景及其淵源
(二)頓悟?qū)W說
(三)佛性論-一闡提人皆有佛性
小結(jié)
第三章 佛教與東晉文人
第一節(jié) 陶淵明與佛教
一 陶淵明的生平和思想
二 陶淵明作品中的佛教思想
(一)人生空幻無常
(二)生死觀
第二節(jié) 謝靈運與佛教
一 謝靈運的生平
二 謝靈運和東晉高僧
三 謝靈運《與諸道人辨宗論》
第四章 佛教與東晉詩歌
第一節(jié) 玄言詩
一 玄言詩的形成
二 玄言詩中的玄思佛理
(一)玄言詩中的玄佛交融
(二)玄言詩中的本體論
(三)玄言詩中的言意之辨
第二節(jié) 山水詩
一 山水詩的溯源與形成
二 東晉佛教對山水詩形成的貢獻
三 謝靈運山水詩中的“頓悟”思想
第三節(jié) 佛理詩
一 佛理詩興起的背景
(一)佛學與玄學思想的交融
(二)僧詩創(chuàng)作的開始
(三)偈頌對佛理詩的影響
二 佛理詩的佛教思想
(一)無常與性空思想
(二)言不盡意思想
(三)大慈大悲思想
(四)戒律思想
(五)因果思想
第五章 東晉志怪小說中的佛教神通
第一節(jié) 東晉志怪小說概論
一 志怪小說的成因
二 東晉志怪小說概述
(一)干寶《搜神記》
(二)陶淵明《搜神后記》
(三)王嘉《拾遺記》
(四)荀氏《靈鬼志》
(五)《觀世音應驗記》
第二節(jié) 佛教的神通
一 佛經(jīng)中的神通
(一)早期佛教經(jīng)典中的神通
(二)部派佛教時期經(jīng)典中的神通
(三)大乘佛教經(jīng)典中的神通
二佛經(jīng)中神通的象征意義
第三節(jié) 東晉志怪小說中的佛教神通感應
一 東晉志怪小說中的佛教神通
(一)中國佛教對神通的運用
(二)小說中神通的象征意義
二東晉志怪小說中的觀音菩薩感應
(一)觀音菩薩感應的來由
(二)《光世音應驗記》中的故事內(nèi)容與意義
結(jié)語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