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華僑華人捐資辦學史》是第一部全面、系統(tǒng)反映福建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愛國愛鄉(xiāng),為發(fā)展福建教育事業(yè),慷慨解囊,捐資辦學的歷史面貌與現(xiàn)狀的史書。編寫工作得到海外鄉(xiāng)親及僑鄉(xiāng)教育行政領導、廣大僑辦(含捐助)學校的大力支持。為了不辜負海外鄉(xiāng)親的殷切期望,為了使史書能真正達到存史、資政、教化的功能,注重科學性是確保史書質量的關鍵。一是豐富翔實的史料。福建華僑、華人捐資辦學近200年,有檔案詳細記載的資料很少,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的資料,只有一些刊物、報紙的零星記載,大量的史料是由有關僑辦學校提供,因年代久遠,對所提供資料只有通過整理、甄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多方印證,才能入史;二是史書結構科學合理,突出特色。福建華僑、華人捐資辦學歷經清朝、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歷史時期,各個歷史時期華僑、華人捐資辦學各具規(guī)模和特點。清朝1827年,福建華僑捐資辦學發(fā)端,僑辦學校數(shù)量少、規(guī)模?。幻駠鴷r期在陳嘉庚先生帶動下,涌現(xiàn)了一批杰出的捐資辦學人物,陳嘉庚先生歷經三個時期,以他在民國時期捐資創(chuàng)辦飲譽海內外的集美學村和廈門大學為高峰,因此,民國時期以陳嘉庚先生傾資興學的感人事跡為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數(shù)以千計的福建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慷慨捐資,捐資額有達上千萬的,捐建(含僑助)對象從幼兒園到大學,形成捐資辦學高潮。承華僑、華人、港澳臺同胞本人意愿,實事求是,秉筆直書。只有注重科學性,才能使《福建華僑華人捐資辦學史》成為一部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