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7157~770),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他的生平事跡大略可以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他三十歲出塞之前。岑參出身于一個沒落的封建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文本相太宗,伯祖父長倩相高宗,伯父羲坐太平公主謀逆遭誅,家道衰落。父親岑植曾兩任州刺史。參少年時,父逝,從兄受學,“能自砥礪,遍覽史籍”(杜確《岑嘉州集序》)。十五歲時,到嵩山少室讀書,在早期詩作中,可以看出他耽情山水,恬然自適的思想情緒。但積極用世,是他思想的主要方面。二十歲,他“獻書闕下”,赴長安求仕,結果是“金盡裘弊,蹇而無成”(《感舊賦》),失意而歸。岑參詩則擅長描寫,善于用夸張、比喻等手法描繪景物,并在寫景中寄寓感情,渲染氣氛,如寫狂風:“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寫炎熱:“火云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保ā痘鹕皆聘杷蛣e》)寫大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等。在岑詩中,幾乎沒有不與景物描寫相聯(lián)系的,或以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元人陳繹曾石:“岑詩尚巧主景?!保ā对娮V》)誠然。